近日,天津师范大学“星语心寰”护航实践团在天津市汇爱农场成功开展“田园心旅”活动。该活动创新性地将劳动教育、自然体验与特殊教育需求相融合,旨在通过沉浸式的田园实践,帮助孤独症儿童提升动手能力、社交技能与自信心,在泥土的芬芳与生命的律动中,开启一段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在此次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引领20名“星星的孩子”走进农庄,开启了一场感官唤醒与心灵对话之旅,内容丰富,涵盖了陶瓷制作、农耕劳动与动物互动等多个环节。

▲图为“星语心寰”护航实践团成员合影

泥土的唤醒,陶瓷工坊中的创造与掌控

活动的第一部分,孩子们来到农庄的陶瓷工坊,亲身体验陶瓷的制作过程。湿润的陶土成为打开感知之门的钥匙,孩子们在实践团成员的指导下,捏制泥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通过捏制陶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基本的手工艺技巧,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每个孩子捏出的陶器都别具一格,象征着他们在创造中发现自我,展现潜力。孩子们在作品完成后展现出极大的成就感,很多孩子表示希望将来能有更多机会继续进行陶瓷创作。

▲图为孤独症儿童体验陶瓷创作

田野的课堂,农耕劳作中的认知与赋能

在农耕体验环节中,实践团成员们为孩子们介绍了常见的农具,并通过生动的比喻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这些工具的用途。这种形象的比喻打破了孩子们的认知障碍,使他们迅速投入到农耕劳动中。孩子们开心地用小锄头除草,挥动铲子松动土壤,体验了劳动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通过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农耕知识,还深刻感知到劳动的价值与生命的成长。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孤独症儿童进行田间劳作 

生灵的纽带,动物互动中的信任与责任

孩子们来到农场的马厩,亲手喂养马匹,并与这些温顺的动物互动。尤其是十岁的辰辰(化名),他在实践团成员的鼓励下,第一次克服了与动物亲密接触的恐惧,最终与马匹建立了信任关系。孩子们从最初的远远观望,到后来主动为马匹梳毛、喂水,这一过程不仅帮助他们学会了照顾和尊重生命,也培养了责任感和共情能力。

▲图为孤独症儿童体验喂养马匹

双向奔赴,星光交融

“田园心旅”的耕耘,让孩子们与实践团成员的心田共同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通过与自然亲密接触与劳动实践,孤独症儿童在社交与自信心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而实践团成员们也通过这次活动实现了自身的成长与升华。

在活动总结会上,孩子们展示了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十四岁的晓宇(化名)举起沾满泥土的手套,骄傲地说:“这个魔法手套打败了杂草军团!”

对实践团成员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公益实践,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专业的磨砺。“被孩子紧紧抱住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接纳不需要言语。”一位成员在笔记中如此写道。在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通过亲身经历与孤独症儿童的互动,深刻理解了特殊教育的内涵与意义。他们将活动中的观察与反思集结成《特殊儿童田间引导手册》,并将其分享给三十余家相关教育机构,手册扉页上写着:“教育公平始于理解差异,成于尊重天性。”这份实践成果为更多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推动了融合教育理念的普及。

星光不灭,田园永续

“田园心旅”播种的不仅仅是种子。当孤独症儿童在协作中触摸世界,当成员们在陪伴中领悟教育的真谛,这片希望的田野便生长出超越作物本身的生命价值。随着项目的成功实施,“星语心寰”护航实践团计划将其拓展为贯穿四季的系列课程,并与农场共建融合教育基地,让这片田野的星光继续闪耀。

自然是最包容的教室,泥土是最温柔的教具。当年轻的手握住稚嫩的手共同触碰大地,生命便在耕耘中相互照亮——这束名为理解的光,终将让每颗孤独的星辰,汇入璀璨的人间星河。

(撰稿:汪悦、吴慧敏 图片:“星语心寰”护航实践团)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慧敏、汪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慧敏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5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三下乡
202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