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万姝彤)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由北京林业大学林学第二学生党支部同学组成的“林富川峡行-知山知水队”学生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15日在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林学类多学科背景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已经连续两年深入涪陵区农村基层,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研、参观学习和撰写学术报告等行式,传承与弘扬乡村发展的实践探索精神,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图为涪陵区南沱镇种植的“大红袍”荔枝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为拓宽青年学生的乡土视野,更广泛地激发青年群体参与乡村建设的责任感与行动力,北京林业大学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号召,深入乡村展开调研,用专业视角观察乡村发展现状,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在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与连丰村,与当地村委及农户深入交流,共同探寻助农新途径。

该团队聚焦村庄基本发展现状,通过问卷与访谈结合的方式,深入当地农户,与其展开友好交流,详细统计了行政村人口特征、经济发达程度等基础信息,并围绕村庄治理、人居环境、数字乡村等关键领域展开调研。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乡村人口流动与民生保障现状,共计收集80余份问卷,为分析乡村振兴基础条件提供了一手资料。

实践期间,该团队结合南沱镇荔枝产业发展实际,参观荔枝园,协助筹备荔枝文化节。团队充分发挥设计专长,以当地“贵妃荔枝”文化为主题,为其打造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将传统农产品与现代设计美学完美融合。这些作品不仅成为展示当地特色的文化名片,更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特色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团队的设计实践为睦和村激活本土资源、促进三产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思路。

同时,实践团队专程前往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参观学习。通过了解这座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馆保护的千年水文题刻,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密切关联,为探索“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调研活动聚焦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需求。调研期间,学生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课堂所学与乡村实际相结合。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调研实践,深入掌握了涪陵区乡村在振兴进程中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群众期盼,为后续形成针对性政策建议、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既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这次调研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实地调研结束后,参与学生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该主动担当,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负责人向豪杰同学介绍,此次活动是北京林业大学林学第二学生党支部深化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学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鼓励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未来将持续搭建实践平台,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绽放绚丽之花。

▲图为团队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合照

回顾此次林富川峡行主题社会实践,北林队员们均深感受益匪浅。三农发展之路道阻且长,青年学子躬身乡土、深耕田野的实践探索,更显意义重大、使命光荣。要继续发扬当代大学生的人才优势,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化作每一个国人心中的山川河流,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在年轻一代的共同努力下,广袤乡村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撰文 | 万姝彤、向豪杰

图片 | 万姝彤、苏智宇

一审 | 万姝彤

二审 | 张伏悦

三审 | 向豪杰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向豪杰、万姝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向豪杰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52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