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联合发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推动民族地区语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7月20日,四川现代职业学院现代赤心先锋队的14名志愿者踏上征程,前往贵州遵义赤水市丙安古镇,开展“推普助兴社会实践活动”。围绕红色文化的传承与普通话的推广,深入探寻古镇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方面的独到实践。通过深入村民家中宣讲、访谈等多种形式,用青春之志,搭建沟通之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语言文化的时代活力,为当地文化教育的发展注入了青春的动能。

丙安古镇,拥有近千年历史,矗立于峭壁之上,三面环水,背靠青山,这座临赤水河而建的古镇,因红军四渡赤水的红色足迹而显得更加厚重。古镇入口处的长征桥横跨赤水河,阳光下泛着幽光。桥下赤水河波涛汹涌,泥沙俱下,浪涛撞击岸石,发出“哗哗”的轰鸣。桥上的铁索支架上,“长征”二字格外醒目,桥两侧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映衬着青山绿水,显得格外鲜红。队员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踏着这座桥,在枪林弹雨中勇往直前的英勇身影。

穿越吊脚楼林立的古街,队员们步入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这是全国唯一以红一军团为主题的陈列馆。馆内,耿飚同志的半身铜像巍然耸立,底座镌刻着“我永远是人民的战士!”讲解员介绍,耿飚同志在战场上英勇善战,长征途中屡立战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更是战功赫赫。馆内的每一件陈列品、每一处历史场景,以及还原当年战斗的雕塑,都让志愿者们仿佛穿越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感受着红一军团的光辉历程。馆内还详细介绍了四渡赤水的地理位置和路线,以丰富多样的形式生动展现了红军战士们的生活和战斗场景,使参观者深受震撼,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离开陈列馆,队员们来到丙安红军渡口,这里曾是红一军团战士们渡河作战的地点。赤水河依然波涛汹涌,仿佛在讲述着当年的战火硝烟。站在渡口,队员们心中充满对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敬意。沿着古镇的青石板路前行,每一块被岁月磨砺得光滑的石板,都记录着古镇昔日的繁华,也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足迹。

夕阳西下,赤水河畔的吊脚楼在余晖中愈发显得古色古香。此次丙安之行,对现代赤心先锋队的队员们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历程。他们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到红色文化的魅力与力量,用推普助兴的行动搭建了沟通的桥梁,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队员们纷纷表示,回到学校后,要将此次的所见所闻所感分享给更多的同学和朋友,让更多人了解丙安古镇的红色历史,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继续闪耀。

此次活动以推广普通话为纽带,让红色故事走出纪念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同学们在活动中汲取了精神力量,通过语言实践让革命历史变得生动可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普通话的推广注入了青春的活力,让红色基因在普通话的传承中代代相传。丙安的故事,是历史的馈赠,是传承的责任,是青年的担当。这份来自青春的守护,让丙安古镇的红色底蕴与人文温度,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持久的光彩。(通讯员  彭中科 岳文武)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彭中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中科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0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