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共青团大同市委员会学校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协调下,西北工业大学学生书画协会、壁画文化研习社、丝路文化研习社、素痕折纸协会等社团联合组建“韵书画壁古韵丝程”实践队,前往山西大同探访云冈石窟、华严寺、九龙壁等历史遗迹,深刻把握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6月22日上午,实践队踏入云冈石窟,开启文化实践之旅。队员们穿行于石窟,感受艺术风格的变迁。早期“昙曜五窟”呈现健陀罗风格,中期“双窟”与“五华洞”融合汉化元素,后期洞窟则展现“秀骨清像”的淡雅之风。队员们在此体味风格流转与审美升华。云冈之行,是视觉与心灵的震撼洗礼,更是文化自信的深刻体认与青春责任的庄严觉醒。团队成员周毅康参观后表示:“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升华了责任,工大人既要‘上九天揽月’,也需‘守地上瑰宝’,以科技守护文明,践行文化自信。”

6月22日下午,实践队奔赴大同博物馆,探寻大同文脉。博物馆内琳琅满目的文物将队员们引入时光长廊。从旧石器时代的古朴石器,到北魏平城展厅的石雕棺床与木板漆画,再到古逸瓷器、斑驳铜镜与遒劲书画,队员们努力捕捉这些国宝的独特魅力与神韵。多元文化的交响与历史的厚重感,交织着艺术的灵动,在队员心中激荡起深刻回响。他们深知,守护历史不仅要陈列文物,更要让它们“活”起来,穿越时光诉说往昔荣光。

6月23日上午,实践队赴华严寺研学。作为辽金时期保存最完整的佛寺之一,其建筑与壁画是探寻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队员们重点考察了大雄宝殿与薄伽教藏殿。大雄宝殿的壁画笔触细腻,薄伽教藏殿的辽代彩塑展现了古匠对人体结构的精准把握及艺术信仰的融合。实践队与讲解员交流,了解到壁画曾濒危,经数字化修复与传统矿物颜料补绘方重现光彩,深感守护历史记忆之责。华严寺通过开发文创等活化传承的模式,也启发了队员对文化传播的思考。 “站在壁画前,我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团队成员孙东方深受触动,“这些斑驳的色彩中,藏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读懂历史,更要成为文化的传薪人。”

6月23日中午,实践队全体队员实地探访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善化寺与九龙壁。午间善化寺宁静庄严,队员们观摩大雄宝殿等古建筑,感受历史厚重。讲解指出,善化寺建筑与禅意空间体现古代技艺与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静”与“定”。穿过街道,明代九龙壁气势恢宏,九条琉璃彩龙在阳光下流光溢彩,令队员震撼。九龙壁体现工匠精神,凝聚美好祈愿,是民族精神的昂扬表达。


此次大同研学,西北工业大学“韵书画壁古韵丝程”实践队深度体悟云冈艺术、博物馆遗珍、华严寺古建与九龙壁石雕。这堂“行走思政课”让队员们深感守护文化遗产的责任。他们誓言,要用智慧守护文化根脉,做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让千年文明焕发新生,践行文化自信。

撰文 | 陆煜祺 马 腾 李 阳 王淑珍 王玉珏

图片 | 毛宏坤 孙东方

审核 | 王显清 樊文迪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玉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玉珏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