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廖可莹)紧跟岭南特色产业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步伐,近日,广州理工学院“创梦联盟”突击队怀揣着探索正果特色的热忱,来到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正果独特的文化——非遗畲族、非遗美食,深深吸引着团队。
“畲”放新光彩,助力正果兴。
畲族文化传承工作室,隶属广州地方志馆,是增城当地的一颗遗世明珠。实践队计划为这个——广州唯一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注入全新血液,迸发出新生代的传承力量,赢得“畲”风新辉“凰”!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
活动伊始,创梦联盟突击队就对传承人刘燕玲进行了专门采访。队员们热情关切,提出了很多关心的问题,开启了话题。例如:您觉得发展这个畲族文化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平时是如何开展非遗文化的宣传呢?您认为应该如何吸引年轻人参与非遗的传承呢?
刘燕玲结合自身经验,回忆道:“创新不易,广州作为一线城市,这个角落里的小小畲族村落,不一定被大家所知道。现在你们这些大学生团队来了,做的就是这一部分宣传工作。”她强调,文化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传承上,要有青春力量,你们来这里宣传,也算一种传承。她着重说明,如果要让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进来,就要让文化为人民大众服务。更要不断创新,为大众提供新鲜感、丰富的情绪价值,才能行稳致远。
图为“创盟联盟”团队成员采访非遗传承人刘燕玲。
图为“创梦联盟”团队与非遗传承人刘燕玲合影。
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们不光亲身体验了畲族服饰,还充分了解到了畲族服饰背后的文化底蕴,以及明确了身上的宣传责任,立志要让畲族文化越走越远。
图为团队成员接受电视台的采访。
图为团队成员亲身体验畲族服饰。
图为团队成员身着非遗服饰在小巷间拍摄正果宣传片,留影。
身着非遗"凤凰装",漫步正果青石板巷。衣袂间流转的图腾纹样与老建筑相映成趣,非遗文化与岭南古韵在此刻完成了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当凤凰图腾遇见岭南烟火,这不仅是服饰的展示,更是一场关于文化自信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图为活动结束大合影。
“食”来运转,“乡”聚正果逛古圩
跟随着阵阵飘香,广州理工学院“创梦联盟”实践队来到正果老街景区,一同评鉴独属正果镇的非遗小吃。实践队打入老街食店内部,诚恳请教正果当地非遗小吃的制作过程,考究躲藏在正果民俗美食中的奥秘。
图为团队成员深入探秘正果老街。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当地商铺老板。
此行由民间小吃入手,渗入美食外皮,直达正果百年古圩的非遗内核。借正果人的家常小吃,采访当地人内心想法,讲述正果故事。成员们先是遇到了正果豆腐花,它嫩滑如凝脂,豆香浓郁,淋上红糖水,是岭南人最爱的古早味甜品;移步不远,就是正果墨鱼丸,手打Q弹有嚼劲,鲜甜爆汁,每一口都是大海的馈赠;再然后是,正果鱼皮,经过秘制酱油的浇灌,爽脆的口感是连舌尖都记住的岭南风味;还有不得不说的正果枇杷醋,它以当季鲜果古法发酵,酸中回甘带果香,佐餐解腻更养生。百年工艺酿就这一口岭南特有的温润滋味;正果云吞,皮薄肉厚,刚入口就是嫩滑的饺子皮,轻轻咬破就能享受到丰富的肉香味……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正果濑粉制作工艺
图为老板在挨个介绍正果独特酿造。
图为团队成员品尝非遗酿造。
图为老板在展示研磨豆子技艺。
“果”不其然,正果老街作为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创梦联盟”实践队深受当地非遗美食感染,期望用手中镜头悬窗非遗小吃。让正果的故事在新时代续写辉煌,让更多社会群体了解正果、来到正果、体验正果。
非遗,从不是橱窗里的标本。它是穿在身上的故事,是舌尖上的风韵,更是被握在手中,生生不息的传承。此次实践形成高校、当地、非遗的联动范式。据悉,调研成果将转化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全新素材,成长为青年助力引领区的标杆案例!成长为青年助力引领区的全新素材!(撰稿 廖可莹 图片 钟嘉健 侯林轩)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廖可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廖可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