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字技术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2025年6月26日至28日,阳光学院“e亩阳光兴农筑梦”社会实践队深入漳州市云霄县和平乡径仔村、云霄县火田镇高地村、平和县民主村,以电商直播推广和助农小程序开发为核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助农行动,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插上“云翅膀”,拓宽致富新渠道。

第一站:云霄和平乡径仔村・蜜罐里的“甜蜜经济”

实践第一站,实践队员来到云霄县平和乡,走进山林养蜂基地,感受“甜蜜经济”。养蜂基地里,木架蜂箱质朴闪光,养蜂人张爷爷开启蜂箱,金黄蜜蜡裹着浓稠百花蜜流淌,清香四溢。“靠它养活十几户人家”,他介绍手工摇蜜、过滤、装罐的匠心。镜头记录下,张爷爷打开养蜂巢,介绍蜜蜂种类与养殖过程,实践队队员详细记录并共同体验,享受山林里的夏天。这罐罐蜂蜜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村民双手酿就的“甜蜜生计”。实践队员深度触摸传统工艺温度,认知生态赋能价值,张爷爷的故事展现特色产业振兴动能,增强了用专业助力乡村的责任与决心。

(图为农户向实践队员展示蜜蜂蜂板 张良杰 供图)

(图为农户向实践队员展示蜜蜂养殖过程(1) 张良杰 供图)

(图为农户向实践队员展示蜜蜂养殖过程(2) 张良杰 供图)

(图为“e亩阳光,兴农筑梦”社会实践队 张良杰 供图)

第二站:云霄火田镇高地村・荔枝园里的“鲜速接力”

社会实践第二站,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了云霄火田镇调研荔枝产业发展。六月的云霄火田镇荔枝园,红似火焰的“乌叶荔枝”如宝石般缀满枝头,饱满诱人。

(乌叶荔枝(1) 张良杰 供图)

(乌叶荔枝(2) 张良杰 供图)

“荔枝保鲜期短,必须争分夺秒!”为保新鲜,果农凌晨穿梭采摘。带着晨露的荔枝晶莹剔透,果香清新,满载辛勤。收购商林叔干练指挥,展示高效包装流程:精准称重、轻柔套网、入箱放冰、封箱贴标,一气呵成。社会实践队全程跟拍从采摘到包装:鲜果迅速运抵分拣中心,剔除坏果确保品质。最终,荔枝以最佳状态发往全国。“有了冷链和电商,48小时就能到消费者手里!”林叔的喜悦中透着对产业升级的坚定信心。

(图为工人分拣整理荔枝 张良杰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荔枝分装 张良杰 供图)

(图为工人精准称重 张良杰 供图)

此次云霄火田镇荔枝产业调研,令队员们深切体悟到:作为特色水果中的“明星”,火田荔枝不仅是备受青睐的夏日消暑佳果,更在丰富国人饮食结构中扮演着独特而关键的角色。火田镇通过优化种植、拓宽销路、深挖文化,成功蹚出一条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一模式不仅有效带动就业、鼓起农民钱袋,更以荔枝为媒,打开文旅融合新窗口,让一颗颗红艳的果实,化作驱动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生动彰显了特色农业产业在新时代的巨大潜力与活力。

(图为“e亩阳光,兴农筑梦”社会实践队 张良杰 供图)

第三站:平和坂仔镇民主村・工厂里的“柚见未来”

茂密柚林中,青绿饱满的平和蜜柚挂满枝头,表皮覆着细密果霜。工厂内,实践队队员参观自动化流水线高效运转,蜜柚经清洗、称重、贴标、装箱,环环相扣。同时,对工厂负责人苏经理进行专访,苏经理翻开政策文件:“乡村振兴战略下,政府给了土地流转补贴和技术扶持,引进这条自动化线,效率大增!”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蜜柚产业负责人 张良杰 供图)

从田间到车间,从传统到标准,苏经理的讲述揭示了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政策红利如“金钥匙”,开启了农产品产业化大门。流水线旁张贴的“助农帮扶名单”更令人动容——20余户脱贫户在此实现家门口就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实践队队员们深刻体会到:蜜柚标准化生产流程展现了现代农业的专业高效,科技赋能显著提升效率与品质。苏经理展示的政策实例,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扎实落地,政策红利对产业升级的强劲推动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蜜柚加工厂 张良杰 供图)

结语:以实践为笔,青春在乡野写下“振兴”答案

三站行程,社会实践队触摸到乡村产业的温度:是养蜂人掌心的茧,是荔枝农凌晨的露水,是蜜柚工厂里轰鸣的机器声。“e亩阳光”照亮的,不仅是田间作物,更是青年与乡土的连接。归程亦是起点——这个暑期实践队将自主研发助农营销小程序,为这份温度插上“云”翅膀。以青春为犁,深耕数字乡野,静待振兴硕果盈枝!

(图为“e亩阳光,兴农筑梦”社会实践队 张良杰 供图)

通讯员:林朝阳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朝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朝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