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田婷 高璐 王梦娇) 响应“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号召,徐州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耕读育童”支教团近日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南戴庄、潘庄与议堂村开展暑期支教实践。本次活动以“苏韵传承扬急救,生命守护绽芳华”为主题,在乡村普及急救知识。团队带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社会的责任,将关乎生命安全的急救知识描绘在辽阔而宁静的乡村画卷中,编织起一张守护生命的希望之网。

爱心支教传技能心肺复苏护生命

“耕读育童”支教团队将专业的心肺复苏知识转化为适合儿童的教学实践,让急救课堂充满活力。通过情景模拟、动画视频、互动问答等精心设计的方式,孩子们亲身参与了心肺复苏技能的实操演练,体验到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的重要性。支教老师提及突发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时,孩子们在了解其危险性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急救、守护生命的浓厚兴趣。

图为志愿者帮助孩子学习心肺复苏。

活动中,支教老师以“如果有人突然晕倒,没有呼吸和心跳,我们该怎么办?”等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孩子们积极互动,踊跃回答。

图为孩子们积极回答互动。

支教团队专注于儿童可能遇到的突发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详细讲解并演示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用儿童急救模拟人手把手指导孩子们掌握按压位置、力度和频率,让这份关乎生命安全的知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为乡村儿童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命安全防线。

图为志愿者指导心肺复苏实践。

三角巾承护臂意稚手学急救生光

为进一步拓宽急救知识的覆盖面,支教团成员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案例,向孩子们普及急救常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他们特别介绍了三角巾这一 “魔法防护布”,它能通过不同折叠与固定技巧发挥多重急救作用:头部创伤时可折成帽式包扎止血,手臂骨折时能化身悬臂带避免二次损伤,还可作为临时敷料或加压绷带使用,是守护生命的 “全能卫士”。

图为志愿者指导小朋友三角巾包扎方法。

在实操教学环节,支教团队系统地演示了两种关键包扎方法。在头部帽式包扎教学中,支教团队先将三角巾底边折叠,使其中点精准对准眉弓,再将顶角拉向头后;随后,把底边经耳后交叉绕回前额打结,最后将顶角塞至枕后,同时强调包扎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针对手臂骨折悬吊包扎,支教团队把三角巾折成条带,用以托住伤臂,并在健侧颈后完成打结固定。

图为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使用三角巾包扎并展示。

结绳间学急救,中国结安全承

在支教的时光中,实践团不仅在孩子们心中播种急救知识的种子,更以文化传承为指引,让孩子们在对传统技艺的探索与实践里,筑牢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根基。教室里,孩子们专注编织中国结的模样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满是对知识的渴望。每一次绕绳、每一次打结,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天地中,他们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手工实践,让孩子们在感受中国结精巧美妙的同时,以传承为责,也学会珍视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图为孩子们学习中国结。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场急救技能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之旅,更是一次责任担当与青春奉献的生动践行。徐州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耕读育童” 支教团的成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的使命与担当。他们坚信通过扎实的付出与不懈的努力,定能让乡村的孩子们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激励着他们未来成长为守护生命、传承文明的栋梁之材,为建设安全和谐、文化繁荣的乡村贡献力量。

图为支教队成员和孩子们的合影。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田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婷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40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