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级发展的实践路径,解码集体经济壮大与村民增收的联动密码,2025年7月11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大荔奇迹千万策,青年力行促乡兴”实践观察团走进渭南市大荔县韦林镇韦留村,专访了村委会主任赵安民,听他讲述这座村庄在党建引领下的发展故事。
聚焦痛点建项目:粮食烘干厂成富民“钱袋子”
当志愿者问及为何发展粮食烘干厂及给村民带来的好处时,赵书记介绍,这是村里“党建+村集体经济”的典型项目,眼下正值忙碌期,运粮车穿梭,设备全力运转。他自豪地说:“烘干厂集烘干、储存、销售于一体,解决了传统晾晒损失及阴雨霉变问题,让村集体年增收30余万元,还带动40多人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村民王省民也满意地表示,自己在此卸车,离家近、待遇好。
多元布局拓路径:“多点开花”壮集体实力
被问及集体经济多元化探索时,赵书记笑着说,除粮食烘干厂外,村里还建成年产1万吨的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园,年增集体收入23万元;与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合作建成光伏发电产业园。两家村集体工厂因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提质增效,还吸引了部分外出人员萌发返乡创业想法。
内外兼修促提升:宜居环境聚民心
志愿者问及人居环境和民生改善举措时,赵书记介绍,作为2024年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村里实施了绿化美化,新建篮球场、锣鼓广场、景观路灯等设施,还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利用闲置空地种植蔬果花卉,优化生活环境。他还提到,集体经济发展为应对老龄化提供了支撑,集体收入增加后,可投入更多资源完善老年设施和养老服务,让产业红利反哺老年群体。
锚定目标谋长远:延伸链条绘新篇
谈及未来发展,赵书记表示,韦留村将深化“党支部+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农户”模式,联农带农增收,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借鉴“千万工程”经验,通过联学联建打造“党建+特色产业”平台,壮大集体经济。
他还提到,村里通过“一月一党员大会、一季度一党课、年末评议”促进党建与治理融合;针对“干部后备不足、流动党员联心难”,以“线上联、线下聚”汇聚在外人才智慧;同时以网络员包户、敬老院托底、节日关怀等举措,让治理更有温度。
采访结束时,夕阳洒在韦留村的田埂上,新栽的景观树随风摇曳。从解决“晒粮难”到打造多元产业,从改善人居环境到凝聚民心合力,韦留村的实践证明,只要党建引领有方向、产业发展接地气、惠民服务暖人心,乡村振兴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正如赵书记所说:“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的笑脸,就是干事的最大动力。”
图片 | 屈若童、李斯羽
文字 | 曹欣来、苗璇、赵芷艺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芷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芷艺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