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的七月,暑气蒸腾,却掩不住长坑小学教室里传来的琅琅书声与阵阵欢歌。22名来自浙江师范大学暖春社与浙江大学绿社的青年学子,循着这片红土地上的革命印记,在这里开启了一场为期10天的“筑梦缙云”社会实践活动。当青春的热忱遇见乡村教育的坚守,碰撞出的不仅是童心绽放的笑颜,更是新一代青年对教育家精神的躬身践行。

教育守望:在村小典范中读懂“扎根”的意义

长坑小学,隐匿在浙南的群山环抱之中,本身就是一部乡村教育的奋斗史。这所曾以“泥巴操场”闻名的村小,如今已成为全国文明校园,其蜕变离不开教育守望者的智慧与坚守。面对321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比近半、贫困生超40人的现实,学校构建了立体化的育人网络:11名教师长期开展结对帮扶,校长室设立心理沙盘,全体教师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同时引入马云基金会等社会力量,为特殊群体学生筑起温暖的成长港湾。

今年盛夏,"筑梦缙云"社会实践队的到来,为缙云县这所偏远的乡村小学带来了蓬勃生机。在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中,队员们为孩子们设计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特色课程。非遗传承课堂上,五彩的卡纸在孩子们灵巧的手中翻飞,化作精美的编织工艺品;油彩笔在稚嫩的笔下流转,勾勒出传统脸谱的神韵。植物拓印课上,此起彼伏的敲打声伴随着欢声笑语,片片树叶的脉络在帆布包上绽放出自然的诗意。烹饪实践课里,孩子们围坐在案板前,在大哥哥大姐姐手把手的指导下,包出形态各异的饺子,炸出金黄酥脆的豆腐丸子,在氤氲的香气中品味劳动的甘甜。这些精心设计的体验式课程虽然短暂,却如同一扇扇明亮的窗户,为乡村孩子们展现出更为广阔的世界。

图为趣味课程中的孩子

在这充实的十天里,实践队员们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趣味盎然的课堂,更与当地教师开展了深入的教学研讨。他们分享前沿的教育理念,探讨乡村教育的发展路径,共同设计更适合乡村孩子的教学方案。每当夕阳西下,队员们仍聚在一起备课到深夜,只为给孩子们呈现更精彩的课堂。这些浸润着温度的教育实践,让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箴言,从纸上的墨迹化为心中的信念,从抽象的理念变成具体的行动。实践队员们用青春的热情点燃了孩子们求知的火花,也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双向成长:青春与童心的彼此照亮

在“筑梦缙云山,花开长坑畔”文艺汇演温情落幕的时刻,实践队员们为150多位同学送上了精心准备的小礼物,而孩子们则以亲手制作的折纸作品和写满真挚话语的感谢卡片回赠。活动现场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筑梦缙云”实践队队长龙莲秀代表全体队员向孩子们送上了殷切寄语:“亲爱的同学们,愿你们永远保持这颗赤子之心,如山间清泉般澄澈明净,似夏日向日葵般向阳而生。而我们,也将带着你们给予的力量继续前行,努力成长为更好的大人。”

图为汇演照片、学生给实践队员写的信

简朴而温馨的告别仪式上,孩子们簇拥着实践队员,一声声质朴的告白道不尽依依惜别之情:“老师,能加您的微信吗?”“谢谢您,老师”“以后还能联系您吗?”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里,流淌着最纯粹的情感。这场为期虽短却意义深远的夏令营活动,不仅为山区的孩子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崭新窗口,更让参与其中的大学生们深刻领悟到教育工作的神圣使命,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记。

如今,夏令营落幕,但“筑梦”的故事仍在继续。队员们带回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感谢信,更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乡村教育的“赋能”,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的滋养。就像缙云的梯田,前辈们用双手开垦出希望,而新一代的青年,正用知识与热爱,为这片土地播撒下更灿烂的明天。

图为“筑梦缙云”实践队队员合照

红色薪火: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当代传承

站在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斑驳的展板前,那些泛黄照片中年轻革命者的目光仿佛穿越时空,与队员们在长坑小学教室里遇到的清澈眼神奇妙地重叠。这种跨越世纪的对视,让实践队队员们明白了教育守望的真正意义——它从来不是单向的知识输送,而是一场师生共同参与的"长征",是大学生与乡村儿童在彼此生命中刻下的双向成长印记。纪念馆里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告诉队员们,革命者平均年龄不过二十出头,他们用青春热血书写了历史。这种精神震撼着实践队员们——同样年轻,实践队又能为这片土地留下什么?答案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清晰。队员们发现,自己精心准备的兴趣课程需要因应乡村孩子的认知特点反复调整;"小老师"们意识到,所谓的"落后"背后是独特的乡土智慧;城市青年第一次真正理解"教育差距"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体现实时,改变已然发生。

图为“筑梦缙云”实践队员在浙西南革命纪念馆考察

教育的本质,或许正藏在这种奇妙的双向成长中——队员们以为自己是在点亮他人,实则也被他人照亮;队员们以为是在改变乡村,实则乡村也在重塑这群青年大学生。这种互为主体的教育关系,才是对革命精神最好的传承,才是对教育公平最深的践行。

在教育的原野上,总有一些身影在默默耕耘。当青春的脚步与乡村的脉搏同频共振,当红色的基因与教育的初心交相辉映,实践队看到的,是教育家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延续,是无数颗童心正在被点亮,朝着更辽阔的世界,勇敢飞翔!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梦娇、龙莲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梦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2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