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薛雅文 高璐 王梦娇)近日,为积极响应“三下乡”活动,徐州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耕读育童”支教实践团走进邳州市议堂村,开展“苏韵传承扬急救,生命守护绽芳华”主题“三下乡”活动。志愿者们以生动教学、趣味互动的方式,为当地儿童普及心肺复苏、三角巾包扎等实用急救技能,将安全防护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用志愿服务为乡村生命健康护航。

急救知识进乡村,守护生命“救”在身边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以“什么是急救”“为什么要学急救”为切入点,结合乡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磕碰、晕倒等突发场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急救的重要性。“当有人突然倒地,我们第一时间要做什么?”志愿者抛出问题后,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现场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图为志愿者教孩子们急救知识  王梦娇 摄

▲图为志愿者现场教学心肺复苏 王梦娇 摄

在心肺复苏教学环节,志愿者们搬出模拟人体模型,分步演示判断意识、呼救、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关键步骤。“按压深度要达到5-6厘米,就像按压一个熟透的苹果那样用力”“每分钟要按压100-120次,和《健康歌》的节奏差不多”,志愿者用形象比喻化解专业术语,让孩子们轻松理解操作要领。实操练习时,孩子们围在模型旁轮流尝试,志愿者跪在地上手把手纠正动作,确保按压位置、力度、频率等细节规范到位。议堂村小学的王同学练得满头大汗,却笑着说:“原来救人这么讲究技巧,现在我知道怎么帮别人了!”

三角巾妙用多,安全防护从小学

“一块三角巾,能当绷带能固定,关键时刻能救命!”志愿者举起彩色三角巾,用“变魔术”的比喻开启包扎教学。他们结合乡村儿童常见的运动擦伤、关节扭伤等场景,演示了头部包扎、肩部固定、手臂骨折包扎等6种实用方法,还编了“顶角对准伤患处,底边绕圈系牢固”的口诀帮助记忆。

孩子们拿着三角巾互相练习。有的小朋友小心翼翼地给同伴包扎“伤口”,有的则兴奋地展示刚学会的“技能”,志愿者穿梭其中,随时提醒“绷带不能太松,不然起不到固定作用”“打结要避开伤口位置”。有的同学举着包扎好的手臂说:“以前摔了跤只会哭,现在知道怎么用三角巾处理,感觉自己像个小医生!”此外,志愿者还专门教学护臂术,通过模拟摔倒时的手臂防护动作,让孩子们掌握日常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技巧。

▲图为志愿者教孩子使用三角巾  王梦娇 摄

急救科普润童心,志愿服务暖人心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的合照  王梦娇 摄

本次“三下乡”活动的帷幕即将落下,但青春的脚步从未停歇,急救的种子已悄然扎根。这些天里,学子们带着青春的热忱走进乡村,用专业的急救知识为乡亲们筑起健康防线。从心肺复苏的模拟演练到三角巾包扎使用教学,每一次示范都凝聚着责任,每一次互动都传递着关怀。看到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这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青春的力量,不仅在于朝气蓬勃的姿态,更在于用所学回馈社会的担当。短暂的时光里,大学生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成长的收获者。急救技能的传递,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乡村大地的回响,是青春与时代的共鸣。愿志愿者们带着这份经历继续前行,让青春在服务他人中闪光,让急救知识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用行动书写属于青年的担当与热爱。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薛雅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薛雅文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30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