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石河子大学期刊中心“记忆传承,工遗‘石’光”寻访兵团故事实践团赴石河子市老街街道6-1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团队先后走访居史馆,八一糖厂和工业博物馆(原造纸厂大礼堂),通过实物观察与史料采集,记录兵团工业发展脉络,挖掘工业遗产背后的文化内涵。

▲图为实践团在老街街道6-1社区的留影 陈婧雯供图

一室藏尽沧桑事 物见证兵团路

7月7日上午,在6-1社区李玉婷副主任的带领下,实践团进入6-1社区居史馆,深入了解石河子市工业发展历史。在老照片、旧物件与场景复原中,触摸这座“戈壁明珠”的成长印记,探寻兵团城市的文化根脉。老社区,新机制。为保持和巩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持续改善小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强化治理效能,老街街道六小区第一社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落实十三项长效机制,推进小区管理机制建设不断深入。“从‘地窝子’里的煤油灯,到如今家家户户的节能灯,变化的是居住条件,不变的是兵团人对‘家’的珍视与对‘城’的守护。”此次参观令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印象深刻,居史馆不仅是城市记忆的容器,更让大家看到兵团人“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如何滋养一代又一代人。

▲图为李副主任正在讲解居史馆 彭嘉鑫供图

糖香浸润戈壁史 匠心传承兵团魂

走进八一糖厂遗址,踩在曾经糖香浸润的土地上,仿佛感受到当时机器的轰鸣与方糖的甜蜜。团队跟随李副主任的脚步,先后参观了八一制糖厂预处理车间、八一制糖厂动力车间等工业遗址,用心感悟老兵团人艰苦创业的兵团精神。厂房墙体斑驳破旧,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据介绍,八一制糖厂结束了新疆不产机制糖的历史,成为全国六大甜菜制糖厂之一,并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上给予全国多家兄弟糖厂相当大的支援。1962年,八一制糖厂生产出新疆第一块机制方糖。这一块方糖,凝结的是兵团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

▲图为团队在八一糖厂遗址地留影 陈婧雯供图

机床铭岁月 展馆载春秋

下午16点,团队成员在孙丽书记的指引下来到尚未对外开放的工业博物馆。馆中文化墙充满了历史的厚重,一砖一瓦诉说着几十年来兵团工业的发展历史。栩栩如生的铜像再现当年工人的工作场景,生动还原八一糖厂、八一棉纺厂、八一造纸厂等重要工业场景,让参观者穿越时空,与过去对话。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兵团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奋斗历程,是传承兵团精神、弘扬工业文化的重要窗口。兵团精神并非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每一项产业、每一份坚守中的具体实践。​

▲图为工业博物馆内铜像 蔡宇坤供图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回到社区会议室复盘,每一位成员都热情高涨,表达了对本次参观访学的高度赞同,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了兵团精神与工业精神内涵。相信怀揣这样的激情与热爱,本团队将会以此次经历为动力,继续在三下乡的征程中,以实践行动践行青年使命,引航高歌,接下青春最有力的一棒。

撰文:廖潞 顾依凡

图片:陈婧雯 蔡宇坤 彭嘉鑫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廖潞 蔡宇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蔡宇坤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32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