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向日葵青年志愿者服务团走进涪陵区龙桥街道南岸浦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专为社区儿童打造的课堂,涵盖心理团辅、传统文化体验、手工、绘画、普通话、红色教育等多个领域,通过10余项特色活动为孩子们搭建起学习、实践、成长的平台。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手拉手围成一圈做游戏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齐唱儿歌

心灵与信仰滋养:心理团辅亮心灯,红色故事润心田

心理团辅以“唤醒内在力量,搭建心灵联结”为核心,以温情引导与互动体验为载体,层层递进地实现心灵滋养。活动中,小先生先通过轻松的破冰小游戏营造安全包容的氛围,帮助孩子们从拘谨走向自然互动,为深度参与铺垫情感基础。

在“我是星光发现官”“为你点亮一颗星”“摘星挑战我能行”三大主题活动中,小先生始终以引导者与陪伴者的角色主导进程:通过自身示范打破孩子们的表达顾虑,用具体真诚的鼓励强化“每个人都有独特价值”的认知;引导孩子们在观察与肯定他人的过程中建立信任联结;以适度挑战帮助他们积累“我能行”的正向体验。小先生的专业引导与真诚陪伴,不仅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挖掘自身优势、学会接纳与联结,更让这场心理团辅成为双向成长的载体——志愿者在见证孩子们的积极转变中,深化了对心灵陪伴意义的理解,增强了共情能力与责任意识,凸显了心理团辅在滋养心灵、促进成长中的独特价值。

红色教育为成长注入精神力量。小先生以一封鸡毛信为线索,讲述海娃小英雄的事迹,并鼓励孩子们上台以青少年视角解读革命精神,在锻炼表达能力的同时加深对党史的理解。党史课堂以故事为桥,将红色教育转化为青少年易接受的内容,既点亮乡村儿童的红色信仰,也让实践队员感悟教育使命。

图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传统文化浸润:指尖传承千年韵,心中厚植文化根

传统文化类活动是本次七彩课堂的核心亮点,小先生通过沉浸式体验和故事化讲解,搭建孩子们与千年文明“对话”的桥梁。

京剧脸谱绘制课上,课堂化身“非遗小工坊”。小先生以“红脸关公、黑脸包公”为切入点,结合经典片段解析色彩象征意义,引导孩子们理解脸谱艺术与人物性格的关联。在小先生指导下,孩子们手持画笔勾勒创作,空白脸谱坯渐显生动。活动尾声,小先生示范京剧亮相动作,带领孩子们佩戴自制脸谱互动,集体感受国粹魅力。

剪窗花与树叶创意绘画活动中,小先生通过技法演示帮助孩子们感受传统美学。在他们的指引下,孩子们剪出“福”字、雪花等童趣窗花,将落叶拼贴成蝴蝶、花朵等图案。孩子们在作品展示中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小先生的引导让传统技艺传承更具温度。

图为孩子们积极回应小先生的问题

语言与学业护航:沟通桥梁顺畅架,学业难题巧化解

“普通话是沟通的纽带,能让不同地方的人顺畅交流。”小先生以生动比喻开启普通话推广活动,通过讲解带领孩子们认识普通话定义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意义,引导他们树立语言规范意识。志愿者们表示,将通过此类活动让更多孩子爱上并说好普通话,为营造文明语言环境贡献力量。

学业支持同样贴心。“作业辅导”专区每日午后开放,志愿者分组为不同年级孩子答疑解惑,既提供针对性学业指导与情感陪伴,也让志愿者体会到教育的热忱与责任。语言为沟通筑基,学业为成长铺路,七彩课堂用耐心与专业为孩子们扫清学习障碍。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共举“童心房”

七彩合力育新苗:多元赋能筑梦行,成长路上共绽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在这一精神的引领下,教师教育学院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七彩课堂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初心,展现青春风采。

此次七彩课堂的10余项活动虽各有侧重,却始终围绕“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形成了相辅相成的育人合力。据悉,七彩课堂的初衷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多元体验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在为期7天的活动里,志愿者们全程陪伴,课前精心设计、有序组织,课中耐心答疑、细心关怀,课后及时反思、不断精进,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心血。从指尖的传统技艺传承,到心中红色信仰的树立;从知识的学习积累,到品格的塑造培养,这场成长之旅用丰富与包容,为孩子们的童年添上了温暖而明亮的底色。

展望未来,教师教育学院学子将持续优化七彩课堂活动内容,不断创新教育形式,让更多孩子在多元赋能中健康成长,让青春的梦想在阳光下尽情绽放,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青春力量。(文字:何彦琪 图片:周美慧 郎芮 王雪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何彦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何彦琪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4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