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吴滨、林欣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思想,学习优秀党员精神风貌,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及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深化校地合作,赋能乡村文化振兴,2025年7月9日下午,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红炬薪传,声影岭南”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联合西南村村委及仙村镇社工站,深入西南村开展老党员口述史访谈调研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口述史这一研究方法,记录和挖掘老党员的光辉事迹与宝贵精神,推动岭南文化活态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深度融合。实践队重点走访了两位拥有数十年党龄的老党员,聆听他们的初心故事,感悟他们的使命担当。
▲图为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红炬薪传,声影岭南”实践队大合照
实践队首先拜访了党龄超50年的老党员陈叠明同志。陈叠明同志于1973年在增江河畔光荣入党。回顾入党初心,她表示:“入党没有别的,就是要踏实肯干。”这朴实的话语成为她半世纪党员生涯的真实写照。在担任计划生育工作干部期间,作为一名女性党员干部,陈叠明同志不畏艰难,始终坚守岗位,奔走在基层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干部的职责。
▲图为陈叠明
谈及生活变迁,陈叠明同志感慨万千。她提到早年物质匮乏,家庭历经困难,但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她和家人通过辛勤劳动,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的跨越。“是党给我们指明了路,”陈老对此深怀感恩。她表示,自己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和伟大的,因此始终矢志不渝地践行着初心使命。访谈最后,陈叠明同志寄语青年党员,希望他们沐浴朝阳,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大潮,为国家富强繁荣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陈叠明同志佩戴着纪念章向实践队队员寄语
随后,实践队来到75岁老党员何礼初同志家中。何礼初同志1970年12月入党,党龄55年,是西南村唯一一位党龄55年的党员,且荣获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勋章。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何礼初家中展开调研
何礼初同志的人生经历彰显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1969年,19岁的他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在湖南衡阳分军区服役五年。他回忆,部队条件艰苦,承担过养猪、种菜、煮饭、犁地等多种工作,常年的伙食也较为简单。这段宝贵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生来就属于国家”的坚定信念。何老最为自豪的是,他先后三次送自己的孙辈参军,将忠诚报国的家风代代相传。
▲图为老党员正带领新一代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访谈中,何礼初同志郑重地展示了珍藏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勋章,并深情抚摸徽章上的字样,这枚勋章是他初心不改、对党忠诚的有力见证。访谈结束时,实践队员与何礼初同志一同重温了入党誓词。老人虽年逾古稀,但腰板挺直,精神矍铄,那句“对得起自己的身份”的嘱托,字字铿锵有力。他胸前的纪念勋章熠熠生辉,不仅是一位老党员毕生奉献的荣光象征,更是一座承载着共产党人初心使命与家国情怀的精神丰碑。
▲图为何礼初同志展示“光荣在党50年”纪念勋章
老党员陈叠明与何礼初同志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半个多世纪的忠诚坚守与无私奉献。从陈叠明同志在基层岗位的默默耕耘,到何礼初同志“生来就属于国家”的铮铮誓言,他们用一生的实际行动定义了“共产党员”的深刻内涵。
▲图为何礼初同志与实践队部分成员合照
本次口述史调研活动,不仅是一次珍贵历史的记录与保存,更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实践队员们深切感受到老党员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深厚情感。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家纷纷表示将铭记老党员的嘱托,传承红色基因,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青春之我投身强国伟业,让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让党徽的光辉永远照耀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
供稿:“红炬薪传,声影岭南”实践队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欣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欣怡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