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湛江科技学院星火聚力实践团近日正式出征,开启了为期7天的湛江市坡头区南调街道南调小学“三下乡”支教实践活动,聚焦乡村教育提升与调研,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星火聚力实践团出发实践地。温绮华 供图

壮志出征,践行教育使命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各司其职,紧密协作。教学组成员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确保课堂生动有趣;宣传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民家庭,详细记录乡村发展现状;后勤保障组则统筹物资调配,为各项活动提供坚实后盾。这种默契配合的工作模式,让实践团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了丰硕成果,获得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

湛江科技学院星火聚力实践团开展的"三下乡"活动,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展望未来,该团队将以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深耕乡村教育沃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青春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当地群众。温绮华 供图​

深入调研,倾听村民心声​

抵达乡村后,实践团迅速开展村民调研工作。成员们分组深入各个村落,与村民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亲切的访谈,了解村民对教育的需求以及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发现村民们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但由于乡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孩子们在获取优质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阻碍。这进一步坚定了实践团开展支教活动、改善乡村教育现状的决心。

特色教学,点亮知识希望​

​图为实践团成员认真备课,为支教而做准备。温绮华 供图

在教育教学方面,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精心构建了一套多元且富有深度的课程体系。除基础学科辅导外,还将传统文化、爱国教育、心理辅导等融入特色课程,致力于全方位培育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与健全人格。

在传统文化课程中,实践团引入漆扇制作这一非遗技艺实操环节。课堂上,成员们先向孩子们讲述漆扇悠久的历史渊源、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从技艺传承到美学价值,从寓意象征到民俗风情,让孩子们沉浸于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随后,成员们逐步演示漆扇制作流程,从色彩搭配、漆料滴法到扇子入水角度,每一步都细致入微。孩子们在指导下亲自动手挑选颜料、滴漆创作,看着原本素白的扇面在手中染上绚丽色彩,成就感油然而生。通过漆扇制作,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一门传统技艺,更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爱国教育课程同样精彩纷呈。实践团成员以生动的故事、珍贵的历史影像,向孩子们讲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从长征的艰难险阻到抗战的不屈抗争,从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程到新时代的辉煌成就,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成员们还组织孩子们开展红色主题手抄报、黏土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以直观方式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发展成就,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让爱国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考虑到乡村孩子的心理需求,实践团特别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成员们通过设计趣味游戏,帮助孩子们打破隔阂、增进了解、树立自信。在游戏过程中,成员们细心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敏锐捕捉他们的心理状态。对于较为内向或存在心理困扰的孩子,成员们耐心引导,通过谈心、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他们排解压力、疏导情绪。同时,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实践团成员开展家访活动,与孩子监护人深入沟通,给予孩子更多情感关怀与心理支持。

图为星火聚力实践团成员在实践地合影。温绮华 供图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各司其职,紧密协作。负责教学的成员精心备课、认真授课,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宣传组成员深入乡村,耐心倾听村民心声,细致记录调研数据;后勤保障人员则全力做好物资供应和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得实践团在短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当地村民的广泛赞誉和支持。

此次湛江科技学院星火聚力实践团的"三下乡"活动,是高校学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入践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关注乡村教育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华泉 林艳婷 莫维媛 李文静 陈秀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华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2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