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李欣欣 张滢 王言言 曾堰 祝思瑶 邓勤晴)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7月10日下午,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领航”党建工作室赴古蔺“四渡赤水,健康乡行”乡村振兴实践队赴仙潭酒厂开展了以“赤水河畔探酒韵,太平镇上访仙潭”为主题的沉浸式产业研学活动。实践队员们以“看、溯、学、调、悟”五步实践法,循着悠悠酒香,解码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振兴密码,将青春实践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图为实践队员在仙潭酒厂开展产业研学活动

时光窖藏,匠心见证

步入恒温陶坛库房,两千余口陶坛静默伫立。实践队员们轻抚斑驳坛壁,感知岁月沉淀的厚重。讲解老师介绍:“每一坛酒都清晰标注年份,存储五年以上方能称为老酒。”这一“敢标真年份,内行喝潭酒”的郑重承诺,彰显了企业坚守诚信的决心。

▲图为讲解员正在向队员们讲解潭酒的历史

生态立县,绿色密码

实践队行至酒厂核心水源地——桃花潭。清澈的赤水河支流在此汇聚成潭。“赤水河畔优质糯红高粱,配以桃花潭软质水源”,方成就了仙潭美酒的独特灵魂,也印证了古蔺县“生态立县”的绿色发展理念。酿造车间内,蒸煮高粱的馥郁香气弥漫。讲解老师详细述说核心工艺:“需历经九次蒸煮、八轮发酵,以60℃高温曲药催化。”队员们近距离观摩,深刻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繁复与匠人对时间与火候的极致把控。这繁复而严谨的工序,不仅酿造出醇香美酒,更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让青年学子们深刻体会到“十年磨一剑”的坚守精神与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查看酒坛上的标签

品味匠心,感悟人生

在勾调体验室,实践队员们迎来了核心的动手环节化身“调酒师”,首先进行闻香品鉴,专注辨别七个轮次基酒的风味谱系:从一轮次的“清新果香”逐渐递进到七轮次的“醇厚焦香”,境界渐深,层次分明。随后,在讲解老师的指导下亲手调制,按照建议比例精心混合不同轮次基酒。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味蕾的挑战,更让青年学子们亲身体验了“或甘或苦皆自酿”的酿造哲理,感悟匠心与人生的微妙关联。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调酒

荣誉殿堂,照亮征程

收官之行来到陈列着累累硕果的藏酒阁。从1988年轻工业部金质奖到2010年“全国酱香型白酒第三名企业”,数十项国家级荣誉熠熠生辉,见证了酒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步伐——拥抱互联网,重构白酒产业生态,建立透明化共享营销体系,有效破解了“卖酒难、消费盲”的行业困局。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参观藏酒阁

青春赋能振兴,匠心点亮未来。仙潭酒厂的实践之旅,不仅让全体成员触摸到“敢标真年份”的诚信脊梁与“九蒸八酵”的匠心底色,更以鲜活产业案例诠释了 “青春力量”与“乡土根基”的深度融合。正如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强调“强化创新驱动,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实践队员通过勾调体验感知“甘苦自酿”哲理,正是产教融合的深刻隐喻:乡村振兴需要青年将专业知识化为破解痛点的利器,以电商赋能破除“消费盲”,以科技溯源守护“生态美”,以文化叙事激活“品牌魂”。本次活动,让课堂理论在酒香中淬火成钢,更让青年读懂“产业兴旺”背后的国家蓝图——唯有将青春汗水浇灌于乡土中国,方能在“双向奔赴”中酿造出新时代的富民醇香。

撰文 | 李欣欣

图片 | 熊云香 钟海欣 阳乐乐

一审 | 王言言 张滢 祝思瑶

二审 | 曾堰

三审 | 茹岚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滢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