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指示精神,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数智教育志愿服务队依托虚拟现实(VR)技术专业优势,创新构建“VR+数智大讲堂”与“技能+N数智小学堂”双轨融合育人模式。团队聚焦思想引领、安全防护、科技创新、生态保护四大核心领域,系统打造“1+7+N”课程体系框架,于2025年7月2日至6日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兴隆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VR沉浸式体验主导,融合情景模拟、手工实践、互动游戏等多元形式,为乡村教育注入科技动能与时代活力。
童心向党绘蓝图,数智薪火照红心。
团队以思想引领为核心,打造红色教育课堂,借助VR技术赋能红色(党史)教育,让历史“活”起来。孩子们佩戴VR设备,沉浸式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亲身“参与”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等历史场景,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原来长征这么难,红军叔叔太勇敢了!”摘下眼镜的孩子感慨道。随后,“技能+N数智小学堂”通过“红色知识接力赛”,将VR体验中的关键知识点转化为趣味问答,在寓教于乐中深化学习效果;“巧手拼中国”地图拼图与“匠心筑天安门”积木搭建活动,则让爱国情怀在动手实践中具象化。活动尾声,全体师生齐唱《我和我的祖国》,在歌声中升华情感,完成从科技体验到信仰培育的闭环,让红色教育从“感知”走向“内化”,从“体验”走向“行动”。
童心筑牢安全盾,数智点亮平安灯。
团队聚焦青少年安全素养提升,以VR技术赋能安全(生命)教育,让场景“真”起来。孩子们通过沉浸式体验地震逃生、消防隐患排查等真实场景,掌握应急避险技能。“伏地、遮挡、手抓牢”的口诀在耳边回响,孩子们迅速找到三角区避险,亲历地震带来的紧张氛围。“这种学习方式像闯关游戏,我找到了所有隐患!”一名孩子兴奋地展示自己的“电子勋章”。随后,“技能+N数智小学堂”,通过心肺复苏实训、防溺水游戏、急救知识问答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动手实践,在人体模型上练习标准按压动作;“冲脱泡盖送”烫伤处理口诀融入“吹球过河”游戏中,使安全知识从理论认知转化为行为本能。让本领“强”起来,让守护“实”起来,真正实现从“纸上谈兵”到“实战演练”的跨越。
童心点燃代码光,数智之翼启远航。
团队聚焦数字素养启蒙,播撒科技创新种子,以VR技术赋能编程教育,让逻辑“动”起来。志愿者通过讲解VR眼镜的工作原理,帮助孩子们建立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初步认知。随后,孩子们在图形化编程界面中拖拽“积木式”模块,理解坐标移动、循环执行等基础概念,逐步形成计算思维。全息影像环节中,孩子们亲手制作三棱镜装置,在调试角度与光源位置的过程中,揭开立体成像的技术面纱。机械臂体验课上,孩子们使用吸管、橡皮筋制作机械爪,在“夹球挑战”中理解摩擦力、力矩平衡等物理知识,逐步形成“原理认知—模型制作—优化改进”的工程思维过程。科技主题T恤绘制则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将飞船、机器人等未来想象转化为视觉表达,完成“技术认知—工程实践—创意表达”的素养进阶。让能力“燃”起来,让梦想“飞”起来,让科技的种子在童心中悄然萌芽。
童心共护青山绿,数智绘就生态章。
团队聚焦生态文明理念培育,以VR技术赋能环保教育,让环境“清”起来。孩子们通过垃圾分类模拟系统进入1:1还原的家庭生活空间,完成垃圾投放任务。错误操作会触发土壤污染动画演示,正确分类则展示资源化处理流程,强化环保意识。尘肺病防治模块让孩子“走进”矿山作业现场,观察粉尘扩散路径,并通过设备感知呼吸阻力变化,直观理解工业污染对健康和环境的双重危害。污水治理培训系统则以动态粒子模拟污水处理全过程,当水质达标时清澈水流的画面与欢呼声同步,正面反馈极大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参与环保的责任感。随后,“技能+N数智小学堂”通过帆布袋创作、环保手印等活动,让责任“行”起来。孩子们描绘出“戴口罩的地球”“垃圾分类小卫士”等图案,并按下靛青指印连成“绿色希望山脉”,高举作品宣言“保护生态,从我做起”,实现从科技认知到社会行动的价值转化。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数智教育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服务社会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科技赋能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成功探索。活动以“VR+数智大讲堂”拓展认知边界,以“技能+N数智小学堂”深化实践能力,构建起“科技+人文”“认知+行动”融合发展的育人新模式。未来,服务队将持续深化“双课堂”融合模式,让VR技术在乡村教育场景中释放更多创新可能,以青春智慧书写数智赋能的时代答卷,让更多乡村儿童在数智时代中收获知识、启迪梦想、茁壮成长。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芯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芯雨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