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8日讯(通讯员 雷博中、金锦涛、陈紫凌)2025年7月6日,宁乡市巷子口镇,28名留守儿童迎来了一场特别的体验。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夏荷映初心,白袍医路行’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巧妙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心策划了两场别开生面的互动活动,不仅为孩子们送去了欢声笑语与新奇体验,更为他们推开了一扇通往数字世界的神奇大门。

▲图为“夏荷映初心,白袍医路行”服务队与孩子们和画作的合照

服务队此次实践的核心特色是运用AI科技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在第一场“AI提高美育素养”活动中,志愿者们引导孩子们先用蜡笔创作简笔画,然后借助电脑上的AI工具,让孩子们尝试输入简单的指令来完善自己的作品。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原本稚拙的画作在AI的辅助下,线条变得更流畅、色彩更丰富、画面增添了生动的细节时,现场充满了惊喜和赞叹。

“哇!我画的星星本来只是歪歪扭扭的黄圈圈,AI一操作,它就变成会转圈圈的银河啦!亮晶晶的光边还跟着手晃呢!”留守儿童陈小鹏(化名)兴奋地分享着他的体验。活动现场设立的“AI创作工坊”展区,将孩子们的手绘原稿与AI优化后的作品并置,直观展现了科技为艺术创作带来的有趣变化,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创意的另一种可能。

▲图为志愿者与小孩探讨原画与AI画作不同点的照片

第二场“探索AI与智能体”活动则将焦点转向了互动与情感连接。志愿者们借助生动的动画与亲身示范,向孩子们生动展现了AI的广泛应用,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AI智能体的奇妙概念。动手实践环节,孩子们分组合作,满怀兴趣地对着麦克风录下自己的童声,为智能体赋予名字与简单指令,乐在其中。他们热情地介绍着自己创造的“小伙伴”:“我的智能体会唱歌!”“我的会讲故事!”。

▲图为志愿者教留守儿童使用AI智能体的照片

▲图为留守儿童开心地使用AI智能体的照片

更令人动容的是,许多孩子表示要把自己制作的智能体分享给在外工作的父母。这些承载着孩子独特声音和纯真话语的AI智能体,成为连接亲情的特殊纽带。它们不受时空限制,让远方的父母能随时听到孩子的声音,感受那份思念与成长的痕迹,体现了“AI+公益”在促进情感交流方面的独特价值。

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夏荷映初心,白袍医路行”服务队,此次将医学背景的关怀延伸至科技赋能的新领域。他们以AI为工具,通过新奇有趣的互动体验,不仅为巷子口镇的留守儿童带去了欢乐,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了解科技、探索未来的种子。这场特别的“AI启蒙课”,是服务队融合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的一次生动实践,展现了科技在弥合数字鸿沟、传递温暖关怀方面的积极作用。

文字 | 雷博中 金锦涛

图片 | 陈紫凌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雷博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雷博中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