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日讯(通讯员 周逸楠 摄影 张静萱)为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领悟和学习焦裕禄精神,同时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作出贡献,争做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6月25日到6月28日,周口师范学院青年媒体中心“青禾逐梦,兰考承光”焦裕禄精神宣讲队赴周口博物馆、周口公园、五一广场、馨丽康城社区等多地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成员齐聚,出谋划策
25 日下午,“青禾逐梦,兰考承光” 宣讲队完成集结,迅速投入筹备工作。为让焦裕禄精神更接地气,队员们群策群力,精心制作宣传海报、设计调研问卷,从宣讲内容编排、场地规划到人员分工,都进行了周密部署。通过模拟宣讲场景、反复打磨讲解词,确保将焦裕禄故事讲深讲活。
团队成员首通过 “云” 参观焦裕禄纪念园、焦桐林,了解焦裕禄带领兰考县干部群众治理 “三害”、种植泡桐的感人事迹。同时成员们走进周口博物馆、党史馆,在泛黄的历史资料、珍贵的文物展品中,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深刻感悟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实践。
图为团队成员一起欣赏文物。周口师范学院张静萱 摄
线上发力,推广特色特产
为助力乡村振兴,团队充分发挥线上平台优势,在抖音平台开展了多场兰考特产直播带货活动。直播过程中,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兰考花生、桐花蜜、红薯等特色农产品的特点、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还通过现场试吃、优惠促销等方式吸引观众购买。此次推广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升了兰考特产的知名度,也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同时,团队在抖音、微博等平台发布了多篇关于兰考特产的图文,配以精美的产品图片和详细的介绍,进一步扩大特产的宣传范围。这些线上宣传内容还巧妙融入了焦裕禄精神,展现了兰考人民在焦裕禄精神指引下,努力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生动实践,让更多人了解到兰考特产背后的精神内涵和人文故事。
步履传薪火,宣讲入人心
宣传现场,成员万浩然以 “一棵泡桐树” 为引,将焦裕禄带领兰考战风沙、斗盐碱的故事融入生活场景娓娓道来。讲到动情处,一位市民感慨:“当年厂里都在学焦裕禄,他真是大家的榜样!” 其分享引发阵阵掌声,为精神传承添上鲜活注脚。同时针对老人识字有限的情况,队员马茜茜提议用方言讲焦裕禄治沙故事。刘靓、余跃随即围坐老人身边,结合兰考治沙史实,通俗阐释其精神内核。老人们动容赞叹:“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这精神要代代相传!”
同时,队员们还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焦裕禄精神包含哪几个方面?”“谁能说说焦裕禄在兰考做的一件让你印象深刻的事?” 居民们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一位退休老教师主动分享:“我年轻的时候,单位就组织学习焦裕禄精神,他一心为民、艰苦奋斗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一辈子!”
图为一对母子认真聆听团队成员的讲解。周口师范学院刘靓摄
执笔书墨,传承在民
为了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对焦裕禄精神的认知和了解,宣讲队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并上街分发,选取了不同年龄段的各类人群,旨在收集人们对焦裕禄精神的初步认识以及后续的兴趣发展。
在收集到的问卷反馈中,针对 "您是否知道焦裕禄精神?" 这一核心问题,高达 99% 以上的居民作出了肯定回答。多人在 “印象最深的精神内涵” 一栏,自发写下 “实干”“坚持” 等关键词。这些数据不仅印证了焦裕禄精神在基层的深厚根基,更让团队意识到,当宏大的精神谱系化作百姓听得懂的家常话,化作看得见的身边事,才能真正点燃群众心中的共鸣之火。
成果丰硕,展望未来
在活动期间,团队设计制作的 “焦桐印记” 系列文创周边产品,如折扇、书签、钥匙扣等,在发放给群众后,受到了广泛喜爱,许多人将文创产品拍照分享到社交平台,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泡桐花开,精神常在” 手抄报展览也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参观,大家在欣赏手抄报艺术之美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了焦裕禄精神。
未来,宣讲队将继续以青春为舟,载着焦裕禄精神,驶向更多的角落。同时将不断创新宣讲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持续闪耀光芒,激励更多的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周口师范学院田稳闯摄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逸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逸楠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