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在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南通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南通新城桥派出所等多家单位,于5月11日开展"牵星小蜗牛"社会融合实践活动,带领15组孤独症儿童家庭完成从轨道交通到警务空间的"城市探索之旅",用温暖守护为特殊儿童铺就融入社会之路。

中午12时,轨道交通和平桥站内,身着蓝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化身"临时家长",与紧攥衣角的孩子们十指相扣。南通地铁1号线慈善博物馆站的警务室的民警创新开发"情景教学"模式,将购票机变成认知教具,手把手教孩子们辨识线路图、操作自助设备。"刷卡成功啦!"随着闸机清脆的提示音,10岁的阳阳举着人生第一张地铁票笑眼弯弯。安全门通行演练、应急装置认知、文明乘车规范等实用课程,在民警生动的演示中变得趣味盎然。

"这个会飞的'眼睛'好厉害!"在新城桥派出所,孩子们围着警用无人机发出阵阵惊叹。民警们卸下执勤时的严肃,将出警装备变成特殊教具——防暴盾牌体验区变身勇气训练场,执法记录仪讲解融入生活安全教育。接警大厅里,民警通过情景剧演绎,教会孩子们"走失三步骤":原地等待、求助制服人员、准确报出家长电话。12岁的轩轩在模拟报警中完整说出家庭住址,获得全场点赞。

全程守护的志愿者们创造了无数温情时刻:当孩子在地铁站厅徘徊时,总有一抹蓝色身影温柔引导;当触摸警械产生畏惧时,总有鼓励话语轻抚紧张情绪。"看着孩子主动和警察击掌,那种突破自我的瞬间特别动人。"志愿者阚思蔚同学手机里,记录下孩子们31次绽放的笑脸。

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周晓茜表示,“牵星小蜗牛”计划自今年3月份发起,常态化开展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融合训练帮扶。本次融合实践特别设计了"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双场景,通过可触摸、可互动的真实社会课堂,帮助孤独症儿童建立环境认知与社会规则意识。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将持续打造"高校+警企+公益组织"助残联盟,年内还将开展超市购物实训、公交出行挑战等系列融合活动。

文字:武乐婷 周晓茜

图片:沈欣怡 沈 杨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吴晨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晨悦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1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