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是医学生将理论融入实践的重要契机。202年1月,在学院“大医精诚,学贯中西”院训的指引下,我来到陈集镇卫生院中西医结合科,开启了为期三周的见习生活。这段经历不仅让我亲身体验基层医疗的运作,更深刻领悟到中西医融合诊疗的独特魅力。
初入科室,带教老师便带领我熟悉工作流程。从协助患者登记信息、解读检查报告,到参与中药房配药、观察针灸推拿操作,每一项任务都让我感受到基层医疗的细致与温度。在门诊部,我跟随老师接诊患者,学习如何通过“望闻问切”结合现代检验技术进行辨证施治。一位患有慢性腰痛的老人令我印象深刻:老师先用西医影像明确腰椎问题,再以中药熏蒸配合针灸疏通经络,患者症状显著缓解。这让我直观体会到中西医协同治疗的临床价值。
见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医者的责任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人文关怀。乡镇卫生院患者多为留守老人,他们不熟悉智能设备,甚至对自身病情描述不清。我主动协助老人操作自助挂号机,用方言耐心解释用药方法,并记录他们的生活习惯以辅助诊断。一次,一位独居的糖尿病患者因视力模糊无法自行注射胰岛素,家属又远在外地。带教老师不仅调整了治疗方案,还联系村委会定期上门随访。这一幕让我明白,基层医生既是治疗者,更是患者健康的守护者。在这段见习生活中,我见证了许多次带教老师与患者之间交流过程,并且会记下老师所说的诊断要点,对于疑惑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加深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应用。带教老师通过必要的问诊和一些医学检验,推测出病人所患的疾病并确定相应的用药,这一过程需要丰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临床基础。在敬佩带教老师的同时,我也在心里默默下决心以后也一定要成为这样优秀的为病人考虑的医生,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为病人减轻痛苦,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能,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图为见习生在中药方进行抓药
此次见习也让我对中医文化有了更深认同。科室里,老师们常将《伤寒论》中的经方与现代药理结合,例如用桂枝汤加减治疗风寒感冒,同时监测血常规变化。在晨间病例讨论中,主任强调:“中西医各有所长,唯有融会贯通,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解。”这番话让我意识到,传承中医精髓绝非固守旧学,而是要在实践中创新,用科学思维诠释传统智慧。
图为见习生学习针灸操作
此次见习,是我刚踏入医学大门的一次实践活动,在这里,我遇到了许多在读研期间的学长学姐,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对我在大学期间努力的方向也有了更明确的想法和思考。还有带教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也不会忘记,他告诉我学习中医一定要形成中医思维体系,在前人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精读黄帝内经,不断的总结和学习,掌握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在老师和学长学姐的指导下,我更加体会到了医学道路的艰辛和深远意义,并深刻意识到在校的医学生是我国未来医疗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周虽短,却让我重新审视了医者使命。乡镇医疗条件有限,但医护人员的敬业与智慧让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一位护士姐姐的话令我动容:“这里没有高精设备,但多一句叮嘱、多一次回访,或许就能改变患者的命运。”未来的医学路上,我愿以此次见习为起点,既精研经典医籍,夯实西医基础,更永葆仁爱之心,在传承与创新中践行“大医精诚”的誓言。作为新时代医学生,我定当踔厉奋发,以所学服务基层,为健康中国注入青年力量!(通讯员 任欣欣)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任欣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欣欣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