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2月12日讯(通讯员 肖凌晗)尺素传深情,两岸一家亲。一封封泛黄的家书,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家国深情。2025年1月中、下旬,福建中医药大学两岸家书文化考察团的队员们为探寻“两岸家书”的珍贵价值和深厚内涵,赴漳州、泉州、厦门等地调研实践。
实践队员们深入档案馆、博物馆、民间收藏馆等,翻阅泛黄的信笺,聆听尘封的故事,追溯两岸的源流。他们以家书为舟楫,从笔墨褶皱中感受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温度,从历史脉络中探寻植根于两岸同胞心灵深处的家国情怀,从历史镜鉴中照亮两岸和平发展的未来之路。
海峡浅浅,隔不断两岸深情;信纸翩翩,诉不尽思乡之意。在漳州,队员们所见的一封封家书,承载着上世纪50年代众多因抓丁而被迫分隔两岸家庭的悲欢离合;见证着黄友恭先生在阔别故乡四十年后回乡谒祖,成为“大陆回澎探亲第一人”的艰难路程;寄托着清明时节在台人员委托家人代为祭祖的切割不断的血脉亲情。薄薄的一纸家书,重现留在时光中的人和事,斑驳字迹背后,满是万千思念与期盼的至真至情。“历史悲剧不能重演,祖国要早日统一”。这是“家书代笔人”黄镇国先生心中的期盼,也是每一个两岸破碎家庭的渴望,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
图为成员们聆听沈馆长的讲解 黄泓硕/提供
图为成员们与黄镇国老先生的合影留念 陈路遥/提供
闽台亲如故,家国两相依。在泉州,队员们走进时光,探触历史余温。那是连横先生的美好愿望:“欲求台湾之解放,须先建设祖国”;是叶柑蔗先生的思乡之切:“心里也是很想回去看看”;是林正亨先生的忧国之心,“我个人粉身碎骨也值得”。一个模糊的号码,一份手写的族谱,一沓厚厚的来信,铭刻着的不是苍白的文字,而是心中深切的家国情怀。
图为成员们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黄泓硕、陈路遥/提供
家书跨海潮,携手逐梦圆。在厦门,队员们走访连横文化研究院,访谈连厦玉女士,驻足集美塔……“文能惊世心原壮,力可回天事岂难”!连横先生一生致力于两岸的统一,在寄给儿子连震东先生的家书中,嘱咐他为台湾回归祖国效力。殷殷期盼跨越海峡两岸,家国情怀共存你我心间。在闽台关系档案文献馆中,百年来两岸的交流从未停止,即便是一张小小的纸条,一张薄薄的信纸,传递的却是浓浓的、对两岸统一的期望。
图为成员们与连女士的合照以及成员聆听讲解 黄泓硕/提供
一封封家书、一段段故事背后,凝聚着割不断、离不散的亲情、友情、爱情和浓浓的家国情,字里行间的时代烙印,标注着历史章回中的起承转合,不仅展现了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深厚渊源,更深刻揭示了历史进程中两岸民众共同的心灵契合。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肖凌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凌晗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