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2月10日讯(通讯员 曾倓容)为在新时代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深度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刺桐古迹彰文韵,闽乡福地悟传承”社会实践队成员们于2025年1月13日至1月15日奔赴泉州、宁德等地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 一,探觅非遗,溯游史河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非遗文化合照
实践队走进泉州市博物馆、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开启了一场全面领略泉州魅力的文化之旅。
在泉州市博物馆,透过丰富藏品与详实史料,实践队得以俯瞰泉州从古至今的历史脉络,感受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
走进泉州闽台缘博物馆,大量文物与文献生动呈现闽台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紧密关系,让队员们见证两岸同根同源的深厚情谊。在这里,队员们了解到自古以来,年兜是闽南人“围炉”团圆之时。而连续四年举办的“两岸闽南人春晚”便是以正月初一泉州某大家族百岁老太君寿诞为背景,演绎其散布在海内外的子孙回家为老太君祝寿拜年的故事,作为“中国唯一的每年除夕全球同步没有主持人的春晚”播出,深受海内外闽南乡亲的喜爱。
于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提线木偶、南音、梨园戏、花灯等传统文化的展示,带着队员们感受文化的韵律。队员们穿梭于千年时光的皱褶,指尖拂过年画雕版细密的纹理,驻足凝视彩扎花灯流转的光影,在火鼎公婆诙谐的舞步与南音清亮的管弦中,触摸到闽南春节特有的生命律动,让实践队沉浸式领略闽南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深厚底蕴。
而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丰富的航海文物、古代贸易史料,揭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神秘面纱,重现泉州作为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过往。
此次参观,实践队全方位了解了泉州的春节等传统文化与泉州文化发展地辉煌历史,对闽南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与感悟 。二,走访社区,寻味春俗
实践队在泉州西街及附近社区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的形式,了解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泉州传统文化的传承意愿,探寻如何在商业发展与文化传承间找到平衡,并开展社区宣讲,增强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当地群众交流
实践队了解泉州春节的饮食文化习俗、乡村文化娱乐及传统活动,感悟到从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到寓意吉祥的特色糕点,每一口都饱含着闽南地区对新春的美好祈愿等。在春节期间深入乡村,与当地居民一起在红彤彤的春联纸上挥毫泼墨,笔锋游走间,满是对新年的憧憬;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烟花绽放声中,大家欢呼雀跃,共同迎接新春的到来。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也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强大生命力。
三,医俗探究,传统悟学
在泉州,流传着一段关于开元寺的奇妙轶事:旧时,寺中僧人为救助受惊小儿,曾取金汁入药。队员们询问走访当地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和熟悉旧俗的老一辈居民,了解这一故事中蕴含的医学道理,又学习了其他民间传统方法和中医传统方法,深入探讨了如何将这些传统方法与现代医疗技术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医疗。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开元寺 之后,实践队深入泉州地区月子中心,也采访了曾有过生子经验的妇女,了解当地妇女坐月子的传统习俗。从饮食调理、日常护理到精神关怀,详细记录了这些习俗内容,分析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的延续与演变,探索其对当代女性健康与家庭文化的意义。
通过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泉州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还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为后续的文化推广和传承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向。
图为实践队与当地志愿者合照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曾倓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倓容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