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11月8日讯(通讯员 管胤锦)10月27日下午,为更好的传承中国非遗文化、学习中国非遗技艺,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医电2403班团支部积极联系秦缘非遗文化馆,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秦缘非遗文化馆参观体验活动。
走进文化馆,仿佛踏入了一个非遗的奇妙世界。这里开设了茶艺、皮影、缠花馍、书法、秦腔、古琴、戏曲容妆、汉服缝制、掐丝珐琅、金缮修复等 40 多种非遗课程。
(参观扎染工艺品)
学生到达秦缘非遗文化馆后,先参观了馆内展出的非遗艺术品。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后亲身体验了非遗漆扇、非遗瓦当拓片、木板年画、传统竹编工艺和非遗主题印章。
非遗漆扇是一种将漆器工艺与扇子相结合的艺术品。同学们学习使用漆艺中的“飘漆”技法,利用了漆不溶于水的特质,以点、甩、弹、划等手法,在水面绘出图案效果。漆扇的制作第一步是选好颜色,将稀释后的漆滴入水中,当漂漆在水面形成发散形状时,将团扇沉浸其中。在绘制时,色彩在扇面留下的痕迹,凝固于扇面之上,成为一道图案。等待漆干透,再敲上刻章,漆扇就制作完成。同学们自己创作出了色彩缤纷,纹路独特的漆扇。
(自己制作的漆扇)
之后,同学们开始了非遗瓦当拓片的学习和制作。非遗瓦当拓片是一种将古代瓦当的图案和文字通过拓印技术复制到纸上的艺术形式。正所谓“秦砖汉瓦”,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从瓦当的图案、文字、形制等方面,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情况。同学们先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瓦当纹饰,如“长乐未央”,“延年益寿”和十二生肖等图案文字。其次,要在瓦当表面喷洒一些水,使瓦当湿润以便宣纸能够更好地附着在上面。然后,将宣纸覆盖在瓦当上,并使用棕刷敲打宣纸,使瓦当上的图案和文字能够清晰地复制到宣纸上。再后,用蘸有墨汁的拓包轻轻拍打宣纸进行拓印。最后将拓印好的宣纸晾干。
(瓦当拓片)
在体验了瓦当拓片后,同学们又进行了木板年画的学习。二者体现了印刷技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同学们拿到已经雕刻上精美图纹的木板,先把墨水用棕刷均匀地涂在刻板上,然后将吸水性好的宣纸覆盖在涂有墨水的刻板上,用干净的鬃刷在纸张背面轻轻刷动,使纸张与刻板充分接触,保证图案能够完整地转移到纸上。
(红色为木板年画)
接下来同学们体验了传统竹编工艺,制作出了一艘艘竹编小船。竹编是一种用竹子剖劈成篾片或篾丝并编织成各种用具和工艺品的手工艺。它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竹编的编织技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技法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图案和纹理,使竹编作品更加美观和富有艺术感。同学们学习了竹编基本技法——平编法。将经篾(纵向的篾片)和纬篾(横向的篾片)相互交织,按一定规律挑一压一进行编织,能编织出平整的表面。 同学们通过基本的竹编学习制作出了灵巧的小船。
(竹编小船)
最后,同学们进行了非遗主题印章项目。精美的印章图案吸引了所有同学的兴趣。其中,有非遗传承人亲手设计的、以西安十三区为主题的系列印章是一亮点。细致的印章图案纹样绘制出西安十三区各自独特的人物风景,勾勒出西安富有魅力的风土人情与自然风景。
通过本次活动,医电2403团支部成员更加深入的认识并学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到本国文化的深厚内涵,知道自己民族文化的根之所在,对本国文化产生了更加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非遗是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创造力。医电2403团支部的同学在传统非遗文化的熏陶下,必将为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继续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管胤锦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