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如今,在文化强国的战略背景下,文化强省战略也成为当前湖南省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发展目标。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文化传播、社会情感凝聚以及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是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桥梁。本文以湖南正在实施的文化强省战略为例,探索民族音乐赋能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路径,更好地为整个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一、新时代民族音乐在文化强省战略中的改革任务
在中华大地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民族音乐不仅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更是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面对新时代文化强省的战略布局,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自然地成为了这一宏伟蓝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民族音乐也也在文化强省战略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新的角色定位。
一是守护文化遗产,强化民族自信。在新时代的文化强省战略中,民族音乐扮演着文化遗产守护者的角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不仅保留了各民族的历史记忆,还承载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和社会价值。无论是古老的民间歌谣,还是精湛的传统乐器演奏,都是先辈智慧的结晶,它们见证了民族的发展历程,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最重要的是,民族音乐通过对经典曲目的传承与演绎,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而且随着现代技术的应用,如数字化记录与传播,民族音乐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使得古老的艺术形式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继续影响和启迪新一代的听众。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加深了大众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为构建文化强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跨越地域限制,传播地方文化。如今,民族音乐作为地方文化的传播者,其不仅仅是音乐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传递地域特色与民俗风情的有效媒介。通过独具特色的旋律与节奏,民族音乐可以将各地特有的文化符号传递给大众,让听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湖南省的《浏阳河》《洗菜心》《小背篓》等歌曲,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外,民族音乐还经常出现在各种节庆活动、旅游推广及对外交流活动中,成为宣传地方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借助现代化的传播平台和技术手段,民族音乐跨越地域界限,实现了广泛传播,增强了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文化强省得建设与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是凝聚社会情感,共建和谐社会。民族音乐作为社会情感的凝聚者,其能够起到连接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无论是欢快的节日庆典还是庄重的纪念仪式,都能唤起区域内大众共同的记忆与体验,激发共鸣与归属感。例如土家族的“摆手舞”就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娱乐形式,其承载着土家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每当重要的节日或庆典活动时,“摆手舞”会伴随着锣、鼓、笛子等土家族乐器演奏而进行,在这种活动中,大众通过这种集体的舞蹈和音乐活动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在这样的活动中增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社会凝聚力。可以说,民族音乐能够以其特有的感染力,跨越了年龄、性别和地域的界限,让大众在共享的文化氛围中找到共鸣,增强了整个社会的凝聚力,更好地促进社会团结,提升公众的文化认同感。
四是助力产业发展,文旅赋能发展。在文化强省的战略推进过程中,民族音乐同样承担着产业发展的助力者角色。随着文化产业的日益兴盛,民族音乐不仅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而且逐渐与旅游、教育培训、数字娱乐等多个行业深度融合,形成了具有强大市场潜力的新业态。例如,民族音乐节、音乐会等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音乐教育培训市场的拓展,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数字媒体平台上的民族音乐作品销售与传播,则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民族乐器制造业及相关工艺品的开发,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方式的应用与发展,使得民族音乐不仅丰富了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同时也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新时代民族音乐在文化强省战略中的改革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文化强省战略的深入推进,民族音乐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影响力。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民族的情感,更在当今社会发挥着多元而深远的作用。从保护与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增强多民族间的团结与认同;从驱动地方经济新增长点的形成,到拓展国际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民族音乐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勾勒出一幅幅生动多彩的文化图景。在未来的发展中,民族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则需要不管改革更新,从而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文化价值。
首先,我们要传承经典民乐作品,用非遗作品创新城市记忆。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经典民乐作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唤起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更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保持文化的独特性,为城市烙印下深刻的文化记忆。例如湖南渔鼓,起源于湖南地区渔民社群的打击乐器,最初用于渔业生产,是湖南各地广为流传的说唱艺术形式,是广大劳动群众所熟悉的一种民间文艺,它融合了湖南地区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且其独特的韵味和表现手法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成为了展示湖南文化魅力的一张名片。随着文化强省战略的推进,湖南渔鼓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举办各类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为渔鼓艺术家提供了展示平台,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参与,使这一民族音乐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凝结城市记忆的文化名片。
其次,我们要改革民族音乐传播形式,激发多民族的参与活力。在推进文化强省的战略过程中,新时代民族音乐能够在增强民族团结与认同感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拥有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这些音乐不仅承载着各自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特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例如在“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实践过程中,有着湖湘风韵的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会的开展,将桑植民歌、土家族山歌、土家族哭嫁歌、常德丝弦、沅水编排号子、侗族琵琶歌、侗族芦笙、青山唢呐等特色的民族音乐在舞台上呈现,大众既可以作为演员来参演,也能够作为观众来认识湖南特色的民族音乐。可以说,通过增强民族音乐的传播与普及,不仅可以加强民族团结,提升各民族成员的文化认同感,还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共同构建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然后,我们要驱动创新经济增长点,打造湖南省文旅特色品牌。在文化强省的战略驱动下,民族音乐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的强大引擎。为了推动湖南省文旅特色品牌的建设,进而驱动创新经济增长点,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促进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首先,我们需要通过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建立更为灵活高效的文旅产业管理运营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文化旅游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投入机制,以此增强文旅产业的自我造血能力。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民族音乐作为湖南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被充分利用起来。可以通过创办湖南民族音乐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的目光。同时,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湖南的民族文化。为此,我们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财税优惠、人才培训支持等,帮助文化企业更好地对接市场,带动经济收益。
最后,我们要拓展国际文化交流,用民族音乐讲好湖南故事。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对于湖南省而言,通过民族音乐这一媒介来拓展国际文化交流,讲述湖南的故事,不仅能够提升湖南的国际知名度,还能促进文化的多样性与相互理解。例如2024年湖南省歌舞剧院创作推出的新民乐主题音乐会《千里潇湘》应邀赴俄罗斯参加叶卡捷琳堡国际音乐节、索契国际音乐节,并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剧院与俄罗斯交响爱乐乐团共同奏响友谊乐章,这就为两国人民的相知相亲注入新动力。因此,新时代民族音乐在文化强省战略中,不仅能够成为推动湖南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还能够为湖南的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助力湖南在全球范围内讲好湖南故事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作为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的艺术范畴,它成为了一种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繁荣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强大力量。从守护文化遗产到推动地方文化创新,再到增强民族凝聚力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民族音乐正以其独有的方式书写着新的篇章。面对未来,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挖掘和发扬民族音乐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成为讲述湖南故事、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载体,为构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贡献力量。(作者:郑爱华,湖南科技大学 黎锦晖音乐学院副教授 )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