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27日讯(通讯员 刘志杰)在海曙区章水镇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一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95后”青年华家宁,怀抱着对乡村的深厚情感和创业梦想,在章水村创办农场,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近日,宁波财经学院明灯守护者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章水镇,团队负责人邱立邦与华家宁展开了一场对话,深入了解他的乡村振兴之路。
邱立邦:“华先生,听闻您在章水村的创业事迹,非常佩服,能和大家讲讲您创业的初心吗?”
华家宁:“邱同学,其实自己就是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大学学了农业物联网专业后,就想着把知识带回来,为家乡发展做点事。”
曾经,乡村创业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或许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华家宁却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毅然投身于这片广袤的土地,开启了他的农业创业征程。大学期间,华家宁学习农业物联网专业,那时的他就已萌生出做一名农创客的想法,渴望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乡村的发展建设中,为乡村带来新的活力与机遇。
2022年4月,华家宁的梦想开始在章水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牧远慢生活农场所在的56亩地,原是樟村村的一块荒地。面对这片荒芜、布满石头的土地,华家宁没有退缩。他独自一人,推着一辆手推车,开始了艰苦的开荒之路。
邱立邦:“华先生,当初面对这样一块荒地,您难道没有过犹豫吗?”
华家宁:“犹豫肯定是有的,但是看着这片土地,自己就觉得有无限可能,咬咬牙就坚持下来了。捡石头这一项工作,就耗费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平地、起垄、施肥、围栏、接水电、搭帐篷……所有的活儿,都亲力亲为。’”回忆起那段艰辛的时光,华家宁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
当时,周边的乡亲们对他的举动充满了不解:“土壤贫瘠,光捡石头都这么费劲,你图什么?”家人也因他人力、财力的大量投入,对他是否要继续坚持下去产生了质疑。但华家宁深知,这片土地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只要用心耕耘,就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他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自己的选择,用勤劳的双手一点点地改造着这片荒地。
不仅是荒地改造,2022年7月,当朱梅村决定改造章溪河上一座荒废水坝所在的孤岛时,华家宁再次勇挑重担,决心将其打造为研学营地。炎炎夏日,他每天坚守在工地,移石堆土、造桥修路。在最炎热的季节里,他的皮肤被晒成了“黑炭”,但他的决心从未动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如今的“亲水湾”共富工坊已初见成效。农场里种植着土豆、花生等30多种蔬菜,还和市农科院合作开展玉米、土豆等6个新品种试验;萌宠乐园里养殖了土鸡,主打“干一天农家活、吃一天农家饭”主题,平均每周末至少有两场活动。此外,位于朱梅村的研学营地也已投入运营,为乡村旅游和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
“亲水湾”共富工坊的发展,不仅为华家宁带来了事业的成功,更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工坊共吸纳了10名农户就业,人均月增收可达5000元。通过团建、研学、亲子体验等活动,工坊吸引了大量人流,既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又通过伴手礼为村里农产品“带货”,实现了增收。
华家宁自豪地说:“去年春节期间,光是箭坪村民养的土鸡,就卖出了100多只。”
华家宁的努力和成功,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在章水镇,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受到他的鼓舞和启发,纷纷踏上了回乡创业的道路。
“90后”徐佳宁从荷兰留学归来,通过“章溪小娘”共富工坊让樟村盘面走向广阔市场;李红波姐弟俩的“云上樱花”共富工坊,为村民新增大量鲜花采摘劳务费;“贝三代”邵将炜的“浙贝故里”共富工坊,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助力。章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年轻人的努力成果显著。目前镇域内的8家共富工坊中,‘青创客’项目占一半。2022年,吸纳就业近200人,村集体增收55万元,总产值突破500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华家宁等青年人才的故事,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生动写照。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活力。他们扎根乡村,以梦为马,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青春汗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在未来的发展中,相信会有更多像华家宁一样的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他们将继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弘扬乡村文明新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刘志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志杰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