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23日讯(通讯员 朱晨昕)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数字红旅 长征新途”爱国主义教育团队20余名成员奔赴长征沿线十余座城市,以专业所学,开展长征红色建筑云上三维地图寻访活动。其中,团队成员于7月21日踏上重走长征路的征程,跨越瑞金、遵义、会宁、延安四座城市,体悟长征精神,采集红色史料,并以三维建模的形式数字化重塑长征红色建筑,并载入云上地图,以数字红旅发扬和传承伟大长征精神。
第一站,走进“共和国的摇篮”
晨光初破,团队成员满怀敬仰之情,踏上了前往“共和国的摇篮”——瑞金的征途。这里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圣地,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不朽的革命精神。团队怀着满腔热情来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步入瑞金烈士纪念馆和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武器装备、生活用品等映入眼帘,团队成员叶海粟不禁感叹:“伟大长征精神,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也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了民族性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为团队成员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前合影。通讯员 曾子鑫 摄
第二站,寻访长征“转折之城”
遵义是彪炳史册的红色革命圣地,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团队通过走访遵义会议遗址与红军总政治部遗址,更加全面地了解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和深远影响。宏伟的红色建筑彰显着中国革命的磅礴力量,更彰显长征精神与不朽的英雄气概,大家深切体会到红军将士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依然保持高昂斗志和严明纪律的非凡品质。团队成员朱晨昕感慨说道:“年轻人得把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好思想、好品质,变成一股子干事创业的劲。”
第三站,驻足“长征路上的会师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团队到达定西后首先来到会宁会师纪念馆。其建筑风格独特,整个建筑群由三个主体建筑组成,分别是会师广场、会师纪念碑和会师纪念馆。其中,会师广场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碑上刻有“会宁会师”四个大字,寓意着中国工农红军的胜利和革命的伟大意义,而会师纪念馆则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而后团队走进红军长征胜利园,感受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会宁会师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是激励团队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团队成员曾子鑫在参观后深情说道。在结束了一天的紧张拍摄后,团队迅速启动三维建模项目。
图为团队成员为会师纪念塔构建三维模型。通讯员 陈思源 摄
第四站,踏上革命圣地“长征的落脚点”
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内展出照片及文物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使人身临其境了解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团队随后走访了王家坪与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和宝塔山,理论结合实践充分感受延安精神的价值与意义。延安精神,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革命精神,其核心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之行加深了团队成员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团队成员有义务让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团队成员陈思源如是说。随后,团队成员完成三维建模项目并上传至云端地图。
图为团队成员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合影。通讯员 叶海粟 摄
团队通过实地考察与走访红色建筑,全面收集珍贵的信息资料,为后续的红色建筑三维建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团队希望通过三维建模技术,智能化再现长征途中的红色遗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推广红色文化,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此外,团队20余名长征沿线的同学开展红色建筑建模寻访的拓展研学,走进包括了四川、湖南、贵州、甘肃、广西、江西、云南等地各大红色建筑、遗迹与保护单位。“接下来团队成员将系统整理实践史料,搭建长征红色建筑云上地图,嵌入构建好的体系化的红色建筑三维模型,走进社区、学校开展常态化长征红色纪念地宣讲等活动。”团队指导老师高耀远介绍道。
“重走长征路,不仅是身体上的迁徙,更是理想信念的礼。将BIM建模技术与长征红色实践相结合,用脚步丈量长征足迹,用内心感应红色传承,用实践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益尝试,也是赋能实践育人,培养心怀“国之大者”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学院党委书记张涛表示。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朱晨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晨昕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