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23日讯(通讯员 何翌宁 罗月)万里长江第一镇——李庄古镇在岁月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民族历史、繁荣民族文化,实现当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 7月6日,“捻红拾遗”实践团到达李庄古镇,以“诗画人间初相逢”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
时值梅雨季,烟雨朦胧下的李庄婉约宁静,实践团成员们漫步于古街道上,在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建筑中流连忘返。李庄古镇延续明清建筑风格,青砖黛瓦、穿斗飞檐,18条街巷纵横其间,道路均由条形或者方形的石板铺就。古镇既有抗战期间同济大学迁往李庄的校址,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国立中央研究学院旧址,还有江南水乡月亮田。华灯初上,古镇夜景如画,灯火辉煌、璀璨如星,倒映在小桥流水间,犹如一幅流动的油画。
图 1 古色古香的李庄古镇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刘月供图
图 2 夜色中的李庄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刘月供图
如果说文化是李庄的灵魂,那么“三白”便是李庄的味蕾。所谓“三白”,指的是李庄的白酒、白肉、白糕。听闻李庄白肉色泽洁白、鲜嫩多汁、肥瘦适中,伴随着李庄夜景,成员们来到了远近闻名的“何三白肉第一刀”餐馆门口。只见厨师正在表演单手片肉,他左手举一托盘,上置花生、黄粑等李庄特产,右手持一柄约2斤重的宽大菜刀,推刀走肉,一片片薄可透光的白肉让围观的实践团成员们啧啧称奇。
图 3 何三白肉展示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刘月供图
紧接着,实践团成员来到白糕店。张记白糕的老板张宇在访谈中提到,要做出一份纯正的李庄白糕,需选用优质糯米、白砂糖等原料,经过细筛、水煮、沙炒等十余道传统工序精制而成。成员们来到工作间,看见手艺人技艺纯熟、动作麻利,先起锅焯米、沥水,然后把原材料放入锅中翻炒至米花状,出锅后将其细筛,紧接着加入淮山磨成米粉,在等待炒米粉晾凉、退燥时,起锅制糖,接着来回揉搓米粉和白砂糖,使两种原料充分和匀,并反复过筛,最后将白糕粉放入模具中切块。
图 4 白糕手艺人在筛粉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刘月供图
成员们了解到白糕有绵软爽口、香甜悠长等特点,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目前,除了传统口味,李庄白糕还紧随时代、根据消费者的喜好推出了鲜奶味、玫瑰味、蓝莓味、抹茶味等多种口味,深受实践团成员们和游客的喜爱。
图 5 口味多样的白糕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刘月供图
在访谈的最后,张老板说到:“我们希望像白糕这样的宜宾非遗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人喜欢,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宜宾,来到李庄品尝白酒、白肉、白糕,让它们更好的传承下去。”
李庄古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文物古迹众多,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李庄古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捻红拾遗”实践团也将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为延续历史文脉、推动文化进步、共建精神家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陈囿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囿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