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18日讯(通讯员 卢文杰)2024年7月21日,贵州医科大学“医心向党,红色传承”实践团队来到了张思德广场、枣园旧址、鲁迅艺术文学院进行参观学习。张思德同志是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在张思德同志的铜像下,讲解员为实践团队讲述了他短暂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张思德的事迹体现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始终牢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使命,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在实践中一丝不苟地贯彻。队员们深刻学习领会张思德同志精神,纷纷像张思德同志深情地表达了敬仰之情。随后全体实践队员共同朗诵毛泽东同志的文章《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图为实践团队在张思德广场倾听张思德的故事。刘依璠 供图

图为实践团队在张思德广场朗诵《为人民服务》。 刘依璠 供图

接着,实践队员们到达枣园革命旧址,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沿着石板路缓缓前行,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错落有致的窑洞,每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逐一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旧居,深入了解了他们在枣园期间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在毛泽东旧居,我们驻足良久,凝视着那些简朴的家具和朴素的陈设,重温当年峥嵘岁月史。这里不仅是毛泽东指挥全国革命战争、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地方,也是他进行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重要场所。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为实践团队在枣园革命旧址聆听讲座。 刘依璠 供图

在这里,实践队员们还与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小解说员们进行了采访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这些小小解说员,年龄虽小,却个个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他们身着统一的服装,佩戴着鲜红的领巾,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向来往的游客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采访过程中,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感受到了小小解说员们身上所散发出的正能量和责任感。他们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有责任也有义务将红色文化传承下去。通过担任解说员这一角色,他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此次采访活动不仅让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延安革命旧址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更感受到了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为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队在枣园向小小讲解员学习快板。 刘依璠 供图

下午,实践团队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前往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的参观之旅。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学院,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艺术教育机构,更是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摇篮。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沿着历史的足迹,深入了解了鲁艺的辉煌历程。鲁迅艺术学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为中华民族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创作了《白毛女》、《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活跃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更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参观过程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鲁艺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览馆内,声光电、互动体验以及图片、雕塑等载体生动展现了革命时期延安文艺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革命、中国文艺事业的突出贡献和深远影响。最后,队员们还走进了冼星海先生的故居,聆听了小小解说员讲述的故事,并在现场与所有实践团队共同演唱了《黄河大合唱》这首经典曲目。这一环节让队员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鲁艺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也对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敬仰。

图为实践团队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参观学习。 刘依璠 供图

重走延安路,走进先辈们丰富且饱满的精神世界,实践队员们收获颇丰。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卢文杰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99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三下乡
202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