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16日讯(通讯员 石师莹 梁宇珍 田轶凡)作为产教研结合的重要教育环节,暑期社会实践不仅是同学们与社会接轨的桥梁,更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纽带。这个夏天,兰贝科普益行者团队走进社区、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生动有趣的形式传递着将科学知识,为众多青少年的科学知识的学习之路点燃了希望的火苗。

科普工作的深入不仅仅依赖于一腔热血和身体力行,更需要博闻强识的知识储备和水滴石穿的坚定动力。为进一步提升自身科学素养、确保后续活动的顺利推进,团队于8月17日前往甘肃科技馆和甘肃地质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始建于1943年的甘肃地质博物馆,馆藏内容丰富,12568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囊括地球厅、矿物岩石厅、生命演化厅、地质环境厅等十余个展厅,是地质学从业人员、高校教学实习的不二之选。

首先进入地球厅,团队成员一览地球从诞生至今的漫长历史。展厅内,大型的地质演变模型、详细的地质年代划分和生动的化石复原排列有序,生动地呈现了地球的演变过程。从远古的原始地球到现代的地球环境,展览带领大家穿越了时间的长河。

在矿物岩石展厅,团队成员们欣赏到了各类矿物标本和矿产资源的详细介绍。展厅不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各类矿产标本,还记载着矿产的形成条件、分布情况以及应用领域。特别是一些稀有矿石和矿物的精美标本,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其次,展出大量古生物化石标本的生命演化厅格外吸引大家的眼球。通过详细的解说和生动的复原模型,团队成员们得以对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和演化过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地质环境厅则展示了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影响以及防灾减灾的知识,其通过多媒体和模拟实验教学的丰富形式与团队之前在社区进行的科普教学方式不谋而合。通过互动体验,团队成员们对自然灾害产生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并巩固了应对泥石流等突发情况的实用技巧。

“此次地质博物馆的参观帮助团队成员温习巩固了许多实用的防灾知识,”团队成员田轶凡表示,“这不仅对丰富团队成员的个人知识储备大有裨益,也让团队在科普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完成相关课程的讲授任务。”

随后,实践团队随即前往位于甘肃科技馆。进入科技馆的瞬间,团队成员们被眼前的“甘肃科技展厅”所吸引。展厅展示了与甘肃省近年来的科技成就和创新应用,涵盖能源、环境保护、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通过触摸屏幕操作工作台、VR显示器等,成员们更以生动、身临其境的方式了解了智能节水系统、新型环保材料等平时不易接触到的省内科技成果以及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切实感受到了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从机器人助手到自动化操作设备,场馆二层的“便利生活展厅”展示了现代科技带给日常生活的历史性巨变。通过各种智能化设备的实际操作,成员们进一步体会到了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场馆中的健康监测设备还展示了如何通过即时仪器检测实时记录身体状况,为现代疾病预防和健康状态评估提供了崭新手段。三层的“宇宙探索展厅”是科技馆的另一大亮点。宇宙飞船模型、星空模拟器和各种天体模型,场内多种互动展品无时无刻不带领着参观者领略浩瀚宇宙的神秘。进入“天宫一号”对接模拟室,小心翼翼地操作摇杆,同学们仿佛成为当年置身无垠的宇宙的宇航员,心中同样怀揣着国家与民族的复兴大任。

“在此次甘肃省科技馆和地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中,团队成员们拓宽了视野,提升了科普素养,更加坚定了继续开展科普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团队负成员石师莹说,“未来,团队成员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更加完善的方法,继续服务于社区青少年等科普受众,为更多人点燃科学探索的火炬,让知识的光芒照亮前路,为祖国科教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石师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石师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58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