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12日讯(通讯员 黄云银)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广泛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近日,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嘉峪关实践团赴酒泉、玉门、嘉峪关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探寻西汉胜迹 传承爱国精神
在酒泉,实践团成员共同走访了西汉酒泉胜迹。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汉武广场,坐北向南,统领着西汉胜迹的所有景点。随着实践团成员不断深入参观,高大的左公柳屹然矗立在我们的面前,曾经,它们有效改善了肃州地区干燥多风,尘沙飞扬的气候,如今它们不仅发挥着遮荫纳凉,防风固沙的作用,同时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流淌了两千多年的古酒泉,它既是汉王朝开疆扩土的历史见证,也是酒泉地方文化的核心,清澈的泉水不断从泉眼中涌出来,展现出了酒泉的泉韵悠长,历久弥新。
如今的西汉酒泉胜迹,是唯一保存完整的西汉地区的汉代园林,它承载着两千年多的人文历史,彰显着大汉雄风。此次活动使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玉酒泉深厚的文化底蕴,启发成员们思考如何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成员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使命感。
追寻铁人足迹,弘扬铁人精神
来到玉门,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玉门之光体验馆,在这里,通过极具数字视觉艺术感的震撼影片演绎,成员们共同了解了玉门在石油工业、核工业、新能源工业等领域对祖国建设的贡献。最后,在全景式体验和绘制美丽玉门的活动中,成员们结束了此次的学习活动。在此次玉门之旅中,成员们跟随着王进喜同志的脚步,深刻领悟着铁人精神,同时也领略着玉门工业建设的雄风。在诸多的活动和亲身实践中,成员们发出了对工业进步的一声声赞叹,也引发了他们对社会建设的思考,同时坚定了他们对传承和弘扬铁人精神的决心和使命。
图为实践团在玉门合影
探寻文化根脉,践行铁山精神
巍巍雄关,浩气荡荡,在嘉峪关实践地成员们首站便来到了嘉峪关关城,映入眼帘的“天下第一雄关”的牌匾,让成员们领略到了嘉峪关的浩气长存。登上城墙眺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场景,便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了成员们的眼前。为了让成员们切实的感受到嘉峪关的魅力,深入了解嘉峪关雄厚的历史文化,成员们进行了“大学生讲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等活动,在姜谭老师和其他三位嘉峪关优秀教师的带领和声情并茂的讲解中,让同学们领悟到了嘉峪关的文化魅力,增强了同学们的文化自信。接着,姜谭老师以及其他三位嘉峪关优秀教师共同开展了“感悟长城精神,共话文化传承”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老师们就自身的教学经历和课程安排进行阐述,分别谈到各个学段思政课的不同作用以及对如何实现一体化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法。
同时实践团成员走访了酒钢三中和紫轩社区,学校设有丰富的社团,拥有优异的住宿条件等,通过强大的师资力量、高质量的对外交流和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旨在将学生的特长化为专长、培养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在紫轩社区,工作人员向成员们介绍了许多紫轩社区的特色,如鼓励社区成员间互相帮助。此外还有诸多便民服务,如社区调解室,基础的政务服务等,凝聚合力,努力为社区成员打造一个和谐、宜居、幸福的社区环境,同时让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雄关的善治。
图为实践团参观紫轩社区
一路走来,一路感悟。实践团成员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化作一段段铿锵有力的文字,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实践团成员们躬行践履,坚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未来,实践团成员们将把旅途的感悟铭记于心,把一路的风霜化作彩虹,永远兴致盎然向梦想启程,在祖国西部广阔的天地间,书写出独属西师青年的青春诗篇!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黄云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云银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