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6日讯(通讯员 郝竟博)在2024年的盛夏时节,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织梦草语实践团”,怀揣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仰,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他们以渭南市为舞台,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深入体验了当地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在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广阔天地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当代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对于“织梦草语实践团”而言,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磨砺。他们带着对乡村的憧憬、对文化的敬畏,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探索,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收获的道路。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实践团成员们深知,文化传承是非物质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他们将目光聚焦于渭南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些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走进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馆,实践团成员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手工艺繁荣的年代。在博物馆的各个展厅中,他们仔细聆听讲解,认真观看展览,深入了解了非遗草编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那些精美的草编作品,不仅展现了匠人的精湛技艺,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为了进一步体验草编艺术的魅力,实践团还来到了渭南市临渭区巧娘草编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在这里,他们亲眼见证了草编从选材、编织到成品的全过程,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温度与灵魂。作坊负责人陈老师的现场示范和讲解,让成员们对草编技艺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在动手实践中,他们更是亲身体验了编织的乐趣与挑战,进一步加深了对草编文化的热爱与敬仰。

在探索非遗文化的同时,实践团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乡村振兴使命。他们深知,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他们积极与当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沟通合作,共同推动草编产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与陈有强师傅等手工艺人的深入交流,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了草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们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建议,如将传统草编技艺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这些建议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为草编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他们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因此,他们不仅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体验活动,还主动承担起宣传和推广非遗文化的任务。

通过线上线下的问卷调查、街道宣传、社交媒体推广等多种方式,实践团成员们向广大群众普及了非遗草编的知识和价值,提高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同时,他们还积极寻求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的机会,共同开展非遗文化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织梦草语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在深入渭南市乡村的这段旅程中,不仅亲眼见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夺目,更亲身体验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纯真。这种亲身体验,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从书本知识的局限中跳脱出来,真正感受到了中华大地的多元与丰富。同时,与手工艺人的深入交流,让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深刻的触动,对劳动的价值、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参与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实践,成员们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他们意识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是紧密相连的,只有积极投身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这种价值观的塑造和责任感的增强,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顾整个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织梦草语实践团”的师生们收获满满。他们不仅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更在实践中锤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伟大意义和价值所在。

展望未来,“织梦草语实践团”将继续秉承初心和使命,不断探索和实践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他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而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也将绽放出更加灿烂的青春之花!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郝竟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郝竟博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666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