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4日讯(通讯员 严欣雨 包芯茹)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为了更好的守护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沈阳师范大学“复”兴守望实践队积极响应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深入大连市瓦房店远洲大酒店皮影工坊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华韵复州’——文化瑰宝守护者解码计划”主题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发掘复州古城的手工艺文化内涵,了解复州皮影背后源远流长的历史,提升公众对皮影的认知程度和保护热情,进而促进皮影非遗手工艺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复”兴守望实践队成员在工艺坊与传承人合影)
八月初团队成员在做好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等相关准备工作后,联络了皮影县级传承人刘星辰(师承国家级传承人宋国超),于八月中旬正式开启“解码”行动。走进远洲大酒店的三楼皮影工坊,“做艺学德”四个大字率先进入团队成员的视野,而这四个字也代表了刘星辰老师对于皮影的传承态度。刘老师为团队成员详细地讲解了皮影的发展历史、艺术特色、角色分类、雕刻刀法、制作过程等内容后,带领实践队成员欣赏了造型各异、生动精美的皮影人物。参观过程当中,实践成员对皮影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赞叹不已,更由此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承人向“复”兴守望实践队成员讲解复州皮影的历史)
(“复”兴守望实践队成员参观皮影工艺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参观作品后,刘老师亲自向成员们示范了皮影的制作和演绎过程,“皮影一定是一刀一刀刻的。”话音刚落,一座皮影山峰就雕镂完成了。刘老师一边专注着手中刻刀的流转,一边耐心地为团队成员讲解着皮影的雕镂技术。
(传承人向“复”兴守望实践队成员示范如何制作皮影)
(“复”兴守望实践队成员亲自体验皮影的制作)
“你们也试试,”刘老师把刻刀递给其中一位成员,“慢慢来,不着急。”身为学生的团队成员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皮影雕镂工艺,所以即使有专业人士予以教学和帮助,在实操过程中手还是不时的颤抖。几经学习,大家总算能勉强“拿捏”刀杆了。亲身体验皮影雕镂工艺,让团队成员更为近距离地感受到复州城皮影作为民间艺术瑰宝的神奇、精巧和美妙,更是对以刘星辰老师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家充满敬佩之情。
(传承人向“复”兴守望实践队成员展示雕刻成果)
参观和体验环节结束后,实践成员对民间艺术家刘星辰开展了专题采访。刘老师在采访中讲述了自己的求学拜师经过,并发表了自己对于皮影文化的见解:“当我选择了皮影行业的那一刻,我就要为这个行业去付出,皮影文化就是需要每一代人用心用手去做。”对于皮影戏的传承与创新,刘老师也有自己的见解:“这个年代需要我们去创新,而我更多地认为我们先得把以前的东西做出来,一个成套的皮影,你就得做出成套的来,不管有多少个人物角色、多少个背景场片。”刘老师认为,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先奠定好传统的根基,才能让创新的花绽放得更有生命力。
(“复”兴守望实践队成员与传承人在进行深入探讨学习)
瓦房店复州城皮影艺术是光影中的千年艺术传奇,不仅是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正面临着失传等严峻的挑战。幸运的是,还有像刘星辰老师一样的“守护者”们始终坚守传承初心,致力于让传统文化“传下去、走出去”。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沈阳师范大学“复”兴守望实践队不仅与皮影文化传承人有了更近距离的对话,对皮影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践行了“传承者”的实践担当,为后续的宣传实践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助力复州皮影文化的光影之姿在祖国大地绽放。
(“复”兴守望实践队成员在工艺坊学习成果展示)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严欣雨 包芯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包芯茹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