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3日讯(通讯员 吴家惠 周露萍)为深入了解贵州省非遗文化,体验少数民族风情,2024年8月15日,深圳大学医学部“黔彩纷呈”实践团前往贵阳市青岩布依龙井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龙井村作为布依族文化的活化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古朴的村落风貌吸引了实践团成员们的目光。

队员们首先来到了织黔货非遗文化体验馆,并与非遗传承人张婷婷老师亲切交流。张婷婷老师是一位穿青人艺术家,怀揣对家乡的深情厚意,通过政府的人才引进计划回归故土。她带领家乡妇女发掘并传承手工艺的魅力,鼓励她们将传统技艺转化为现代商品,让手中的针线与创意成为新的收入来源。

图为队员与非遗传承人张婷婷老师交流 通讯员 朱梓豪 摄

在这里,队员们体验了布依族蜡染的制作过程。传统的蜡染需要经过豆染、靛染、晾晒、清洗几个步骤。队员们挑选图样,涂抹黄豆泥,浸染颜料,纷纷制作出了自己的蜡染作品。张婷婷老师谈到,酒香不怕巷子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走进工作室,体验非遗蜡染技艺。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传统染色过程 通讯员 李嘉瑶 摄

“素馨忽闻茉莉折,低处龙麝和沉檀。”循着暗香涌动,队员们随后走进静谧而古朴的寻幽·十二花香坊。陈舒老师,作为寻幽·十二花香坊的坊主,怀揣着对香文化的深厚情感,一直致力于传承传统制香技艺。

在陈舒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同学们沉浸于香囊手工制作的艺术之旅。在囊底轻柔地铺设了一层艾草后,细细甄选各式香料,研磨成细腻的粉末,小心翼翼地装入小巧玲珑的布袋中,再置于囊包内。每个香囊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份传承,散发着令人心旷神怡、沉醉不已的幽香。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制香过程 通讯员 蔡长铭 摄“新酿刺梨邀一醉,饱与香稻愧三年。”队员们随后参观了龙井刺梨酒坊,了解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龙井刺梨酒的历史和制作方式。龙井刺梨酒采用的是龙女山上维C之王野生刺梨、糯米及龙井泉水为主要原料,经过复杂的三十一道工序一百零八个环节精心酿造而成。队员们明白了刺梨酒的功效,了解了刺梨酒的相关知识。

队员们认真感受了龙井村“一村百坊”的特色文化。对于龙井村的未来,大家都满怀信心。大家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工作之中,龙井村必将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而非遗文化也将在这一片热土上继续绽放光彩。

图为实践队员与非遗传承人张婷婷老师合影留念 通讯员 朱梓豪 摄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吴家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家惠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33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