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8日讯(通讯员 李闻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消除绝对贫困明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为此,我国注重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加强贫困地区基层组织,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为引导、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7日至13日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红色金寨 交物启航”实践队11名成员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开展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经验成果调研,结合所学,发挥所长,助力金寨乡村振兴,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

图为实践队合影

访谈金寨振兴路 精准施策利为民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是著名的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2021年金寨县大湾村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7月7日,“红色金寨 交物启航”暑期社会实践队抵达金寨县桃岭乡,实践队在此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调研任务,探寻金寨县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并结合交通、物流等专业知识为助推金寨县实现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在桃岭乡乡政府,实践队与振兴办主任吴国栋进行了访谈。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桃岭乡始终坚持精准施策,因人因户制定脱贫政策,确保每一户贫困户都能得到有效帮扶。同时,政府通过提供工作岗位、技能培训等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全乡人民共同脱贫。吴主任结合自身投身扶贫事业的丰富经历,向实践队员们生动讲述了桃岭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

图为实践队对桃岭乡吴国栋主任进行采访

在与大湾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汪建国的交流中,实践队了解到大湾村实施了“六抓”脱贫策略,这一系列措施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基本生活问题,还依托政策与产业发展,为大湾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图为实践队采访大湾村汪建国主任

展望乡村振兴未来,吴主任与汪主任共同表示,将持续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以人民为中心,结合县政府的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品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面对基层留不住年轻人的局面,他们呼吁“守住清贫,耐住寂寞”,鼓励广大青年能够多深入基层,为我国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政策落实入乡间 脱贫振兴暖民心

7月9日至10日,为深入了解金寨县基层脱贫工作取得的成就,实践队走访当地的脱贫农户,深入实地了解百姓生活,感受脱贫攻坚成就。

在脱贫农户秦仲林家中,实践队了解到在政府扶持下自主创业,家庭经济情况显著改善;在另一位脱贫户汪立云工作的店铺里,学生们感受到了她通过辛勤工作实现经济独立与家庭兼顾的喜悦,医疗、教育等困境得以改善;在当地农民的自种田以及集体食堂里,实践队看到了政府对当地居民真实的扶持以及百姓自身的奋斗努力;在敬老院中,实践队陪伴老人,倾听老人讲金寨县过去的故事,感受到了金寨县巨大的今昔对比。这些案例让实践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脱贫政策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图为实践队采访当地脱贫农户

“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政府好啊!”是实践队实地走访最常听到的声音。这句话的背后是无数基层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与付出。展望未来,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青年才俊加入进来,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在桃岭康复养老中心进行志愿服务

深知金寨伴景去 乡村振兴随景来

多年来,大湾村村民与村干部苦干实干,走出一条“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发展新路。7月12日,实践队前往至随处可见红色文化元素的大湾村,参观当地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遗址,重温革命历史,感受先辈精神。在大湾座谈会地址,实践队亲身体会到当初座谈会上所有人共谋振兴的情景,感受党中央实现全面小康的决心及其对老区人民的殷切关心。

图为大湾村景观

单一的旅游业不足以保障村子长效振兴,村民们将目光转向了当地的绿水青山,打造“绿水青山,红色大湾”旅游生态链,依托当地资源,大力发展以茶叶、玉木耳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以及茯苓为主的医药产业,并开拓了大湾漂流、文化民宿等特色文旅项目。在思想文化建设上,不但修建了村民大舞台、户外电影剧场、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等文化场所,还在平时组织多种类的文化活动,丰富日常生活,加强文化底蕴培育,从多方面深化乡村振兴。大湾村实行“红绿结合”模式,在推动地方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树立了鲜活的实践典范。

图为大湾村露天文化广场

不忘根本劳模心 展望金寨梦未来

7月12日,实践队前往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采访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陈先志先生。陈先志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荣获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任凭荣誉无数,实践队见到的陈先生却是衣着朴素,平易近人。

图为实践队在金寨县四季春茶叶合作社

2007年,陈先志先生在原四季春茶厂基础上创立了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并亲自担任理事长及党支部书记的双重角色,他引领村民踏上一场绿色革命,将广袤无垠的万亩荒山巧妙转变为茶山花海,通过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和加工产业,带领村民摆脱贫困的枷锁。陈先生还建设劳模农庄,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知识传授,提升村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全面发展高效高质农业,改变了昔日的弱效农业面貌,实现了四季采茶、四季收入的高效农业、生态农业。

图为实践队采访全国劳动模范陈先志先生

陈先志先生以亲身经历为蓝本,为实践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他说,“一次性成功就是失败”,唯有坚守初心,找准方向方能实现人生价值,“我文化程度不高,但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由输血变造血”。陈先志先生希望实践队此行不仅是了解此处的振兴措施,而是能够明白当大学生真正走出学校,迈向社会后,应该如何行动。他强调大学生应该去接收社会的阳光,将自己所学服务社会,回馈社会。

图为实践队在四季春茶叶合作社展馆

7月13日,实践队前往金寨县桃岭村村政府会议室开展社会实践成果汇报。

实践队汇报以《金寨县脱贫兴乡经验成果调研及乡村振兴发展建议》为题,基于实践队一周的深入调研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思路,为金寨县提出融合产业特色,推动多产业协同发展;提高生产信息化水平,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依托政府扶持,发挥当地模范引领作用,做大做强农村产业;挖掘自身产业特点和文化特色,积极引入专业人才及技术,完善产业链等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

图为实践队在桃岭村人民政府进行实践成果汇报

此次金寨之行,实践队一行看到了金寨县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丰富的红色资源、一心为民的领导干部和拼搏实干的基层百姓。通过学习金寨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特别是其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模式,实践队不仅丰富了知识水平,也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李闻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闻天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1014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