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8日讯(通讯员 楚梦飞)为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信阳师范大学致学书院“薪火相接,郑在传承”实践团赴郑州开展以“弦歌不辍,郑在相传”为主题的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成员在活动地点合影留念

一、深入非遗美学,“豫”见非遗之美

本次实践活动始于参观河南非遗美学馆。团队成员们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在“创意产品”展区,成员们领略非遗在助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从汝瓷、钧瓷、唐三彩烧制技艺的精美文创,到浚县泥咕咕、柘城泥塑创发的新泥塑,每一件展品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展示了河南省传统工艺的新时代成就。

河南非遗美学馆内部分精美展品

团队成员参观场馆内艺术展品

二、感悟文化瑰宝,接力传承之棒

非遗博物馆内,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其中,重阳茱萸绛囊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团队成员的注意。实践团队成员带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踏上了探访茱萸绛囊传承人的旅程。采访过程中,茱萸绛囊省级非遗传承人邵姝源老师为成员们详细介绍了茱萸绛囊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传承现状。成员们了解到,茱萸绛囊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日常用品,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员们亲身体验了茱萸绛囊的制作过程。从选材、裁剪到缝制、填充,每一步都充满了匠人的心血和智慧。通过实践,队员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实践团成员进行“茱萸绛囊”制作

实践团成员在非遗传承人邵姝源指导下制作“茱萸绛囊”

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宝贵的经验。活动亮点纷呈,公众参与度高,不仅增强了民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与兴趣,还促进了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实践活动结合团队成员专业特点,通过实地调研、传承人专访、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充分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楚梦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楚梦飞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970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