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活动用旗

大学生云报8月26日讯(通讯员 洛日尖措)8月11至15日,“山宗水源,大美青海”实践团开展了为期四天的社会会实践活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学子们来到三江源大美青海,展开一段文明之旅,尽显东秦学子的风采。

实践纪实

北川河湿地公园

图为北川湿地公园

北川河湿地公园作为西宁市市区内难得的绿色休闲空间,空气清新、风景宜人,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度假场所,然而,其面临的垃圾污染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保护北川河湿地公园环境,团队成员于8月11日开展了垃圾清理的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公园里捡拾垃圾

成员们分头行动,携带好一次性手套和垃圾袋便开展了工作,分别在沿河栈道、草坪空地、池塘等地进行了捡拾垃圾、分类投放的细致清理。

图为公园中环保标识

进行清理工作之后,团队成员还在公园内随机采访了数名游客,询问其对于文明旅游的认识以及建议;向游客宣传环保知识,在垃圾箱旁引导游客分类投放垃圾,并为其进行垃圾分类的简短介绍,倡导大家共同投身文明旅游的行动中来,为构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公园环卫工青海藏文化博物馆

图为博物馆外观

图为馆内竖立的藏医大师雕塑

进入藏文化博物馆北馆,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藏医药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走进每一个展厅都能领略到别样的风采。

图为馆内藏医唐卡

生命健康馆从藏文化的角度讲述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展馆结束语——“愿我如同虚空和大地,永远支持一切无边众生的生命。”是佛教文化看待死亡的集中思想。死亡并不是一切的结束,面临死亡的人都会看到光芒,光明就是生命的本质,如果没有觉醒,就会以生命的形式表现生死轮回。

图为展馆结语

古籍文献厅内珍藏着许多的藏医药古籍,这其中的每本书都代表着藏族医学家的无限智慧,也是藏医药文化繁荣发展与进步的代表。保护是利用的前提,传承是创新的保障。古籍是不可再生的珍费资源,保护古籍文献的目的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更好地贴近时代、走进公众、服务社会。

图为馆中藏医古籍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参观

各展馆内还设有丰富的互动设施,为参观过程增添些许乐趣,能够更好的帮助游客了解青海藏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

藏文化博物馆南馆,分别有藏族建筑艺术厅、书法艺术厅、民族服饰展厅、卡垫艺术展厅、丝绸之路与高原艺术展厅以及彩绘大观厅。

图为馆中精美的藏族服饰

图为卡垫

图为馆中藏族建筑史明珠——布达拉宫

图为藏式家居

四楼的镇馆之宝—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长唐卡(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 镇馆之宝它是由藏族著名唐卡工艺美术大师宗者拉杰精心策划27年,还有400多位来自藏、蒙、汉、土族的顶尖工艺美术师耗费 4 年时间才创作而成。

图为镇馆之宝

它是由藏族著名唐卡工艺美术大师宗者拉杰精心策划27年,还有400多位来自藏、蒙、汉、土族的顶尖工艺美术师耗费 4 年时间才创作而成。

图为大师及吉尼斯认证书

这幅唐卡以藏族历史和藏传佛教各教派源流为主线,展现了藏族人民对于宇宙和地球的形成、人类的产生以及社会变化乃至未来世界的独特认知9画卷长达618米、宽 2.5米,画面面积达1500平方米,是由各种珍稀宝石矿物绘制而成。

实践团在参观过程中还带着游客签署了文明旅游协议,共同保护世界的每一份文物古迹。

图为游客在签名墙上签字

8月15日,实践团带着一项重要的使命进入了社区——为学生们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  实践团成员在为学生们讲解

图为实践团在向学生们讲解

图为成员与学生一起捡垃圾

随后实践团与学生们一起在社区捡拾垃圾,进行垃圾分类。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孩子们将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将这份环保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

图为实践团与学生合影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洛日尖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洛日尖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6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