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4日讯(通讯员 李江岳) 彝海,一个沐浴着党民族政策光辉的圣地,一座民族文化蓬勃发展的精神家园。8月19日,空中交通管理学院“怀锦握瑜,望鸢成才”社会实践团踏上了这片土地,来到了冕宁县彝海结盟纪念馆,深入了解八十多年前红军长征时发生的“彝海结盟”这一感人故事,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重温那段军民一心的艰苦岁月,感受党筑起民族团结丰碑的伟大征程。
彝海结盟处,友谊永流传
首先,团队成员来到了彝海结盟纪念碑前。它巍峨矗立,守望着那段鲜活的历史,静静地诉说着当年不朽的传奇佳话。纪念碑生动呈现了红军元帅刘伯承与彝族首领歃血为盟,友好互助的感人故事。彝海结盟,不仅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转折,更是汉彝两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光辉典范。
图为冕宁县“彝海结盟”纪念碑(拍摄:曾炳汶)
成员们沿着纪念碑的步道缓缓前行,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当年红军战士与彝族同胞携手并肩、共同抵御外侮的感人场景。在中央红军身陷重围时,是彝族人民挺身而出,带领战士们脱离困境,为取得万里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民族基础;同时,在彝族人民饱受压迫剥削时,是红军战士们坚定地支持他们捍卫民族尊严,奋起反抗斗争。岁月的变幻中,浮动着他们英勇的身影、坚定的眼神,以及那份超越民族界限的深厚情谊。
誓言铭心骨,情谊似海广
走进展馆,沿着岁月的长廊,随着脚步的深入,实践团逐渐走进了历史深处。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尽的图文,全方位地展现了彝海结盟的全过程。从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到刘伯承将军与小叶丹彝族首领的传奇会面,再到双方达成“彝海结盟”的壮举,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呈现,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
图为实践团成员李江岳为当地游客普及“彝海结盟”历史知识(拍摄:曾炳汶)
图为彝海结盟纪念馆中“中国夷民沽雞支队”用过的火药袋实物图(拍摄:曾炳汶)
当看到“彝海结盟”的仪式场景时,团队成员纷纷被其所吸引。通过图片和视频,大家仿佛看到了刘伯承元帅与小叶丹彝族首领在彝海边,以天地为证,以水酒为盟,许下了“汉彝一家亲”誓言的庄严画面。那一刻,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精髓,以及各族人民在共同抵御外侮、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过程中的团结与牺牲。中华文明的繁荣与昌盛,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友好互助与精诚团结。没有这份悦纳万方的自信与兼容,就没有如今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学习了解彝海结盟的过程(拍摄:曾炳汶)
长征精神永流传,激励后人再奋鏖
在展馆的最后,成员们来到了长征精神文化长廊,体会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奇迹,感受那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
斑驳的照片、破旧的衣物、简陋的武器,无一不诉说着那段艰难岁月的困顿与不易。然而,他们从未屈服,从未放弃过心中的理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这一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长征文化长廊,感受长征精神(拍摄:曾炳汶)
成员们纷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精神,支撑着红军长征一步步走向成功?毛主席曾言,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他们宣传着真理与信念,践行着爱民与救国。因为他们真正爱护群众,所以他们能坚守初心,与民秋毫无犯;因为他们真正尊重人民,所以他们也同样收获了各个民族的尊敬与爱戴;因为他们真正以“和”为贵,各族儿女才能欢聚一堂,幸福的歌声才会传遍四方。
图为纪念馆中毛泽东主席对长征的评价(拍摄:曾炳汶)
长征精神,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现代人虽然不再需要像红军战士们那样,经历一系列生死考验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但长征精神所蕴含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牺牲、敢于拼搏的精神品质却是永远不能丢弃的宝贵财富。
彝海结盟纪念馆参观之行到这里结束了,然而成员们的思绪却久久不能平静。温和恬静的彝海,流淌过古老的岁月,传颂着荡气回肠的民族故事,寄托着暖心动人的欢声笑语。愿民族团结的东风,在这片千古流芳的土地上,永远飘扬。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彝海结盟”纪念碑前的合照(拍摄:曾炳汶)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李江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江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