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3日讯(通讯员 李江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团结理念,弘扬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促进学校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8月17日起,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怀锦握瑜·望鸢成才”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四川省西昌市,同当地彝族居民深度交流,体验独特的大凉山风情,同时推广所学专业特色,将丰富的民航元素带向大山深处。

图为“怀锦握瑜·望鸢成才”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出发合照(拍摄:曾炳汶)

初识西昌,梦系凉山

西昌,古名邛都,自古便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一座镶嵌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璀璨明珠中的文化古城,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家园。这座城市静静地倚靠在邛海之畔,用独有的方式,为每一位土地上的过客带来岁月的磨砺与灵魂的慰藉。

图为实践团成员同西昌本地彝族姑娘的合照(拍摄:曾炳汶)

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团队成员了解到,在大凉山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彝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历经几千年的风雨变幻,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他们的服饰、建筑、歌舞、绘画等不仅是灿烂的文化瑰宝,更体现了这里别具一格的民俗特色。除彝族之外,还有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扎根而居。各民族儿女互为依靠,共同发展,文化交融如同锦绣般绚丽多彩。在团结共进的欢歌笑语中,在和谐繁荣的载歌载舞中,各民族共同谱写着盛世中华的新篇章,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

图为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西南夷时期的各大遗址(拍摄:曾炳汶)

千年寻故地,旧貌换新颜

团队来到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览馆进行实地考察。这里面积广阔,陈列内容丰富,通过大量的文物、图片、文字资料和多媒体展示,全面而生动地展现了凉山彝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团队成员了解到,在党的领导下,彝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解放前,野蛮、落后的奴隶制严重束缚了凉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凉山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长期停滞状态。正是解放军的到来,让彝族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为自己的尊严而奋斗。在党的领导下,凉山彝族第一次建立了自治政权,随后,民主改革运动在这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几十万奴隶相继获得了解放,并分到了长期被奴隶主占有的土地、牲畜和农具等,真正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步跨千年”的历史性飞跃。

图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彝族人民“喜获丰收”雕像(拍摄:曾炳汶)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凉山州彝族人民开始了他们的脱贫攻坚奋斗历程,曾经满目疮痍的旧地,如今焕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他们首先致力于改善基础设施,修建道路、桥梁和水利设施,为经济发展打下基础。同时,积极推动教育发展,建设学校、培训教师,提高当地人民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与此同时,在当地政府和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发挥自身优势,融合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积极投身到创业创新的热潮中。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览馆观看记录彝族人民脱贫攻坚的视频(拍摄:曾炳汶)

回顾彝族人民自立自强、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团队成员深感欣慰和自豪。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凉山州彝族人民将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凉山州脱贫攻坚纪念馆前的合照(拍摄:曾炳汶)

未来,“怀锦握瑜·望鸢成才”社会实践团将前往西昌冕宁两地,同少数民族群众深入交流互动,学习借鉴各族优秀文化,为当地孩子们带来多彩多样的趣味课堂,带他们游览这个丰富的世界,用爱和真诚感化他们的心灵,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陪伴与帮助。愿这条民族交流的友谊之链,联结更多的心灵。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李江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江岳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947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