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2日讯(通讯员 饶旎泠 王楠 李悦)为贯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与理解,8月19日至8月20日,河海大学环境学院钱塘江珊瑚沙引水工程调研实践团来到杭州市西湖区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中运用的净水工艺以及此工程对西溪湿地生态改善与保护的积极作用。
探访净水工程一线,了解生态建设之基
珊瑚沙引水工程早在2009年就已启动,但收效甚微,净化后的水浊度仍在30NTU以上。因此,为进一步改善水质,政府于2023年再次投资启动珊瑚沙清水入城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净化后的水质有了明显提升,其浊度保持在10NTU以下。在浙江省杭州市,本实践团成员走进“杭州水务引水清水入城“工程一线,并对话一线工程师,邀请工程师对此工程进行深入讲解。首先,工程师在中控室为团队成员系统讲解工程概况,向团队成员展示工程整体运作流程。接着,实践团成员们跟随工程师的脚步,按照从引水源头钱塘江到工程出水口的顺序依次进行参观,近距离观察工程细节与各部分工程设备。成员们在此行中了解到,钱塘江水在进水口处由四个闸门控制进入,随后经过加药絮凝、泥沙处理等系统,最终达到观赏水的水质要求,并由出水口引向西溪湿地。此外,该工程还具有城市排涝的功能,在城市抗洪防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践团参观钱塘江珊瑚沙引水清水入城工程
实践团跟随工程师参观水净化工艺
参观净水工程成果,感悟保护发展双赢
在对净水工艺进行近距离参观后,实践团成员进一步走进杭州西溪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并参观中国湿地博物馆,对珊瑚沙清水入城工程的工程成果进行实地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发展理念。在对西溪湿地的考察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对湿地水体及湿地内动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与资料中西溪湿地生往年态环境进行对比,发现其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珊瑚沙清水入城工程成效显著。此外,成员们由点及面,对中国湿地博物馆进行参观,从西溪湿地出发,进而了解全国乃至世界湿地生态状况,对湿地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刻且全面的认识,并更加坚定了跟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进行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信心与决心。
实践团走进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实践团参观中国湿地博物馆 遥看银山醉金山,近察绿水绕青山。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们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深挖理论,通过对珊瑚沙清水入城工程的实地考察,深刻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青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并从中体会“绿富同兴”的中国智慧。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饶旎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饶旎泠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