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乔双 李泽宇 王鹭 李晨昊)二十大报告曾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深化青年学子对中药文化及其传统炮制工艺的理解与感悟,中国药科大学“非遗药脉·蜀乡药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8日至14日,奔赴“川帮炮制”的发祥地——四川,开展系列实践调研活动。

(图为“非遗药脉·蜀乡药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全体成员,乔双供图)

古韵传千载,川派炮制铸辉煌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在成都实地调研的首站,"非遗药脉·蜀乡药韵"实践小队抵达成都中医药大学。实践团队成员在川帮炮制传承馆内,亲手体验了捣药、脚踏船碾等炮制过程,深切感受到先人的智慧与匠心,在实践中增长知识。药材展柜里陈列的复制大黄、九转南星以及半夏等,无不彰显了川派炮制技术的精湛与非凡。虚拟非遗工坊的互动体验,更是让他们体会到新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新格局。

紧接着,实践团队深入荷花池中药材市场,以“胶艾汤、柴胡疏肝散、六味地黄丸”等经典方剂为线索,他们收集不同品质的药材,通过线上问卷调研和线下采访结合的方式,洞察市场动态,感受到了从业者对中药文化的自信与行业前景的乐观预期。在政府引导与民众需求双轮驱动下,市场正期待更多政策支持,以促进中医药行业蓬勃发展。

敖平镇之行则聚焦于川芎的炮制与应用,进一步探索川帮炮制药材的精妙之处。在这“中国川芎第一乡”,实践小队与敖平镇邓晓勇主任和敖平镇鹤泉村的陈智刚书记进行了采访交流,深入探索川芎在敖平镇发展的历史传承与特色优势。在两位同志的热心带领下,共同参观了川芎种植基地及加工车间,学习川芎生产至出口全过程。在敖平镇川芎基地,“非遗药脉·蜀乡药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建立了中国药科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并完成挂牌仪式,鼓励更多芊芊学子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走入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川帮炮制的全过程,与真实的药材制作流程以及销售相接轨,做新时代能干、敢干的中药人才。

(图为实践团队体验川帮炮制,何嘉铭供图)

发展融时代,新药创新启未来

为响应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时代号召。“非遗药脉·蜀乡药韵”实践团队赴四川省彭州市新绿色药业公司,深入学习传统川派炮制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典范。

在专业解说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记载着新绿药发展历程的博物馆与生产线、“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等,深入体验了川派炮制从古法到创新的演变历程,感受着中医药与时俱进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无论是新绿色药业所研发的配方颗粒,将古老饮片巧妙转化为现代药物剂型,极大提升了药材内有效成分的使用效率;还是新绿色药业以川芎、雪胆、黄精、红曲等珍贵药材为基石,研发出一系列亲近生活的日用品,都是将川派炮制技艺与现代生活相交融,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一大进步。在坚守“九转九制,按需制药”的同时进行创新,不仅使中医药疗效更上一层楼,而且为川帮炮制在现代社会的融入铺设了康庄大道。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队与新绿色药业研究院副院长冯健及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李雪梅进行了深度交流。通过对话,队员们不仅全面理解了新绿药如何依托川帮炮制技艺,推动传统中医药的创新发展,还深刻认识到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无限可能,为未来的药学研究与实践指明了方向。这一次对传统与现代交汇点的探索,如同一部启示录,激励着新一代药学工作者勇担使命,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新绿药博物馆,李浩供图)

战旗促振兴,乡村发展谱新篇

2024年,正值乡村振兴战略的施行进入发展新阶段,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并深化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实践团队走进唐昌镇战旗村,沿着先进乡村振兴的考察足迹依次参观了战旗村党群服务中心、初心馆、精彩战旗馆、乡村十八坊(村史馆),学习战旗村从普通村庄发展为乡村振兴典范的历史变迁,了解乡村振兴和中草药非遗文化与战旗村的故事。在参观途中,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了浓厚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的完美融合。战旗村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实现了农业、文化和旅游的有机结合,成为先进文明乡村的典范。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团队向当地村民普及中药知识以及川派炮制,他们手持中药饮片,以“九制大黄”等川派炮制的特色中药为例,讲解非遗故事,提升当地村民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认识。

在战旗村之行的最后,实践团队与战旗村党委第一书记卢星宇进行了以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为主题的采访交流。在对话中,团队成员更深刻地了解到战旗村作为乡村振兴先进模范谋求新发展的更广泛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力量在乡村振兴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战旗村结合本地特色,推广中药文化、建立中医馆以及发展农旅融合项目等方式,不仅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更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最后,卢书记鼓励药学生要走到乡村来看一看,以健康中国理念为指导思想,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到实际生活中,真正为乡村振兴做实事。

(图为实践团队采访战旗村党委第一书记,王鹭供图)

科普续薪火,文化传承延药脉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传承而永续。”在成都实地调研的实践内容中,“非遗药脉·蜀乡药韵”实践团队始终不忘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责任担当,亲身传播药道知识,用自己的方式,为赓续传统药脉而贡献力量。

自药大校园至新绿色药企的创新前沿,从敖平镇的乡野小径至宽窄巷子的人潮熙攘,从战旗村的宁静古朴到青城山都江堰的雄奇秀丽,实践团队的足迹遍布其间,他们肩负起新时代中医药传承人的重任,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川帮炮制”文化传播征程。

每至一地,实践小队便倾力科普“中药炮制”之精髓,从历史渊源至技艺特色,再到药用价值,他们生动翔实的讲解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聆听,共同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介绍药材方剂,小队也向大众传播了如何鉴别药材真伪、中医养生等,传播过程中团队制作的科普视频在全网收获近十万次浏览,这一数字不仅是对“继承”理念的生动诠释,亦是“非遗药脉·蜀乡药韵”实践团队不断实践,努力延续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初衷。

无论是在城市的历史遗迹,还是乡村的田野风光,实践团队均留下中医药文化的烙印,他们化作沐沐晓风,散播着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在一代人将世界交给下一代的时候,他们用智慧书写着传承与创新的华章,用热情照亮了这条中医药的传播之路。

(图为实践团队向村民科普中药知识,王鹭供图)

在这场充满激情与探索的旅程中,“非遗药脉·蜀乡药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亲身体验了川派炮制的精湛技艺,体会到新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新格局;深刻见证了非遗古法在传统与现代交汇点的不断探索,认识到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无限可能;深入农村,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下的红色战旗,践行新时代药学生的担当与使命。在实践过程中,他们用智慧书写着传承与创新的华章,用热情照亮了这份非遗文化的传播之路。愿这份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与执着,能够激励更多年轻人走近这一瑰宝,成为传播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吴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彬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98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