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姜奕明 陈宸 于洪菲) 截至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等政策连续九年对宅基地改革进行了大力支持,并先后开放两批改革试点。以“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提供实践经验”为导向,华东政法大学“宅改小探”项目组关注到“空心村”问题的紧迫性,选取了位列于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宅基地改革试点名单的上海市松江区、浙江省义乌市、重庆市大足区及永川区作为调研地,对三地的不同改革模式进行实地探究,分析比较其成功经验与现实问题。
初见华亭:黄桥村平移居住打造村庄新风貌
“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5月上旬,项目组来到了上海市松江区黄桥村进行调研。黄桥村位于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曾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上海市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等荣誉。项目组通过走访黄桥村来了解大城市周边农村宅基地改革落实的真实情况。
通过与村委会李峰副主任进行访谈,项目组了解到黄桥村“集中平移居住规划”由来已久。当时结合2017年末上海市开展的大调研活动及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确定了黄桥村“双试点”项目的落地,按照“新江南田园”的风貌统一设计新住宅,通过“平移居住”后,村委会对参与村民的老旧住房进行拆除,并将老宅基地性质转变登记为耕地,实现宅基地的整合和复垦,并增设公共活动空间、文化娱乐场所等服务设施。
通过黄桥村集体的一系列努力,原先进城的村民逐渐返回居住在农村新建房,宅基地的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
图为项目组在上海市黄桥村实地调研。 通讯员 杨晓彤 摄
相聚乌孝:义乌农村有机更新促进城乡发展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六月下旬,项目组来到浙江省义乌市。浙江省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榜样地区,而义乌作为知名的小商品集散地,其商业属性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自2015年起,义乌市就开始了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先行先试,通过多年的实践,义乌市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宅基地改革之路。
项目组与义乌市江东街道的街道代表进行了深入访谈,并参观了青岩区块“农村有机更新”展示中心,实地走访了下麻车村与张村旧址、复垦的耕地以及人居提升工程建设现场。大面积土地待改、独特的经济与人口状况等因素使江东街道的有机更新项目兼具机遇与挑战,成为义乌市旧改体量最大、整合难度最高、设计最全的新农村建设项目。
工程现场,初具雏形的房屋依山而建;垂直与高层住宅规划统一、和谐。通过干部们的协作落实、村民的积极配合,江东街道稳步开展了前期摸排、旧房拆除复垦、有偿选位调剂、回应民众跨村安置需求等工作,基本实现项目资金和建设用地指标平衡。此外,村镇协调银行着力金融惠民,破解“贷款贵、还款难”等问题,减轻群众建房压力。
图为义乌江东街道“山地小院”建设现场。 通讯员 陈宸 摄
在义乌佛堂镇坑口村,项目组通过与村书记的访谈了解到,坑口村仅在两年内就完成了旧村蜕变。坑口村实施多规合一,按照改革政策进行用地规模控算,公示耕地红线和人均使用面积,全面布局住房建设与公共设施。改造后,“空心村”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
整体而言,义乌市的宅基地改革有效地促进了乡村振兴及城乡融合发展,也为农民带来了更多收入。这些改革举措,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图为坑口村多规合一规划成果。 通讯员 唐京田 提供
回首渝州:重庆宅基地改革与入市相融获成效
“大暑荷香浓,盛夏心且静”,七月下旬,项目组来到重庆市进行实地调研。作为山地城市的代表,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城市发展轨迹为宅基地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案例。
项目组首先抵达大足区高升镇,在座谈会上认真听取高升镇人大主席魏主席对本镇宅基地改革项目的介绍,特别是土地全域整治后的入市机制及宅基地退出复垦政策。随后,在大足区龙水镇自然资源规划局,项目组与胡局长进行深度访谈,探讨土地入市政策。在地票制度背景下,大足结合其特有的地形地势、特色产业等因素,坚持“建设用地不增加,耕地数量不减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将入市政策与地票融合,弥补自身资源条件的短板,成为大足入市试点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考虑到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地理条件,重庆市的宅基地改革虽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土地入市范围受限等局面,且当前可供参考借鉴的改革政策有限,未来仍需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图为项目组在大足区高升镇实地调研。 通讯员 陈宸 提供
当前,“空心村”现象作为我国农村社会的突出难题,核心解决之道在于发掘并实践各地因地制宜、长效可持续的农村宅基地改革新模式。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中,“宅改小探”项目组紧跟时代脚步,深入实地走访,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总结三地的宅基地改革举措,为推进农村振兴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助力中华土地在新时代焕发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姜奕明 陈宸 于洪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宸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