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朱金艳)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望江挑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7月13日,安徽理工大学一支团队深入望江县,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望江挑花的调研与访谈活动,旨在探索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之路。
一、团队集结,共赴望江
7月13日清晨,阳光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安徽理工大学团队的成员们早已整理好行囊,准备踏上前往望江县的征程。早上八点半,团队成员准时在校南门集合,进行出发前的集体留影。随着大巴车的缓缓启动,团队成员们的心情也随之激动起来。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车程,团队于上午十一点左右顺利到达安庆站。短暂的休整后,团队成员们在站内享用午餐,为接下来的调研活动储备能量。
二、探访鸦滩镇,领略望江挑花魅力
下午两点半,团队动身前往鸦滩镇。尽管途中遭遇了大暴雨,但团队成员们依然坚定前行。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团队于下午四点半左右抵达望江县鸦滩镇居住点并安顿下来。稍作休整后,团队队长蒋涛与副队熊川洲共同前往望马楼村委会,与村书记帅书记会面,就次日将拜访望江挑花市级传承人及专访挑花手艺人做出活动安排与行程规划。其余团队成员则在宾馆进行休整,为接下来的调研活动做好准备。
图为团队队长与望马楼村帅书记及市级传承人房老师交谈。安徽理工大学通讯员 熊川洲 摄
三、深入调研,探寻望江挑花传承之路 傍晚时分,团队在鸦滩镇镇政府门口集合,准备出发展开关于望江挑花相关问题的调查与访谈。在镇政府的协助下,团队成员们深入当地社区、居民家中以及商铺等场所,与当地居民和挑花手艺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通过访谈,团队成员们了解到望江挑花在当地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许多挑花手艺人表示,虽然望江挑花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但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年轻一代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不足,导致望江挑花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7月14日早晨,团队成员们怀着对望江挑花的敬仰与好奇,前往鸦滩镇新时代广场合影留念。随后,团队成员们乘车来到望马楼村望江挑花展览馆,拜访了挑花传承人房老师。房老师热情接待了团队成员们,并详细介绍了望江挑花的历史文化以及目前的发展传承状况。在房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仔细观摩欣赏了馆内陈列的望江挑花作品,感受到了这项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 在参观结束后,房老师为团队成员们展示了望江挑花的四种针法组合绣成的优美挑花图案,并亲自示范教学四种针法。团队成员们认真观摩学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学习望江挑花的基本针法。从穿针引线到“挑、钻、游、织”,团队成员们通过不断的练习与思考,最终将属于自己的挑花作品绣出。这一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不仅学习到了望江挑花的技艺,更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为团队成员在挑花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挑花技艺。安徽理工大学通讯员 熊川洲 摄 在参观与学习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利用团队官方抖音账号开启了直播,与直播间的朋友们实时互动。团队成员们详细介绍了望江挑花的历史文化、技艺特点以及传承现状,并回答了观众们的提问。通过直播这一形式,团队成员们将望江挑花文化传递给了更多的人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项非遗文化。 上午十点半左右,团队成员们来到望马楼村村委会,与村委会完成了安徽理工大学美育基地的挂牌仪式。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学校与地方的合作交流,也为望江挑花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挂牌仪式后,团队队长蒋涛与望马楼村曹主任进行了对接交流,双方就望江挑花的传承与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挂牌仪式结束后,团队成员们在望马楼村展开了关于安全防护知识和“一盔一带”道路安全知识的宣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形式,团队成员们向村民普及了交通安全知识,提高了村民的安全意识。这一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当地村民的安全素养,也为乡村振兴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图为团队成员通过演讲向村民们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安徽理工大学通讯员 熊川洲 摄 在望马楼村内,团队成员们还拜访了村中的挑花老人,与老人们在谈笑中讨论了关于望江挑花的传承与学习的相关问题。老人们纷纷表示,望江挑花是当地的传统文化瑰宝,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他们也对年轻一代加入望江挑花传承行列寄予厚望。 图为团队成员和市级传承人陈杏珍老师讨论望江挑花的传承与发展。安徽理工大学通讯员 熊川洲 摄
四、拜访传承人,学习望江挑花技艺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朱金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蒋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