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已超过风电成为第一大新能源产业,成为驱动地方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7月23日,上海电力大学电亮“维”来实践队一行走进了位于天长市的中电建大桥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实践。公司运维部长吴炎琳、东大圩光伏电站运维副部长马昌流,上海电力大学校团委挂职副书记、实践队指导老师赵霜以及8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光伏座谈
中电建大桥新能源有限公司秉持“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的核心价值观,以丰富的经验与资源为依托,为客户提供专业、细致、周到的一站式服务。中电建大桥150MW光伏项目位于安徽天长市境内高邮湖上,占地3700亩,中电建华东院、四川大桥集团、安徽省投资集团三方总投资20多亿元,电站规模150MW。电站采用多结构、多型式建成,电池有单晶、多晶;有异质结、双面;结构有固定式、跟踪式等,是国内难得的学习、实践好基地。
座谈会上,吴炎琳对电亮“维”来实践队的到来表示欢迎,马昌流介绍了关于中电建大桥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主营业务以及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与规划,并就电站运维管理及检修维护典型案例重点分享,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队员们积极提问,就渔光互补电站的后期维护、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影响等内容展开了深入交流。
图为公司运维部长吴炎琳在回答实践队的问题。李威鸿 供图
深入光企
座谈结束,电亮“维”来实践队参观了公司的智能光伏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时直观反映整个光伏电站的各项参数及运行状况,以便及时做出对应的调整措施。在参观过程中,吴炎琳向实践队详细介绍了系统各项参数所反映的电站情况,以及如果出现需要维修的状况,他们会如何操作,对此实践队队员们叹于智能运维的魅力。
渔光拾步
调研的最后一站,在马昌流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了150MWp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这座电站巧妙地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能源的清洁生产。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光伏板如何有效地覆盖在鱼塘上方,既能发电又不影响水产养殖,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此外,这种模式还解决了传统渔业受天气和季节变化影响的问题,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实践队成员们在工作人员的讲述中,了解了渔光互补电站的日常运维活动,包括光伏板的清洁、系统维护等,增加了实践队成员对光伏板后期维修的认识。渔光互补电站的设计理念源于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这种模式充分利用水面资源,上方安装光伏板发电,下方则进行水产养殖,形成了一种生态循环系统。电站的运行机制保证了光伏发电和水产养殖的高效协同,智能管理系统则确保了整个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优化。
图为实践队和公司运维部长吴炎琳、东大圩光伏电站运维副部长马昌流合照。李威鸿 供图
此次之行,实践队员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激发了对绿色能源未来应用的无限想象,更是一次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他们表示,要将把此次调研的所见所闻所学,融入到未来的学习与研究中,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实践优势,响应国家双碳号召,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肖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