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是文化传承的桥梁。”

“老师,‘挨汪都’(长鼓舞)用普通话怎么念呀!”

大学生云报8月19日讯(通讯员 何兴如 黄雯静 曾雨欣)7月下旬,在湖南省新宁县舜皇里非遗研学基地,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实践团在学院教授周云鹏、学校普通话测试站指导老师汤路的带领下,结合瑶族特有非遗文化,为当地小孩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推普课堂。

新宁县是少数民族瑶族聚居地,当地瑶族有崀山峒歌,长鼓舞,傩面等多种特色非遗文化。课前,实践团围绕新宁县非遗文化开展了为期15天的调研实践。经调研发现,峒歌等许多歌舞非遗项目多以峒话在瑶族内部进行传播。但随着时代变迁,峒话日渐淡出年轻一辈的日常语言习惯,众多瑶族特有非遗项目面临式微危机。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普及率,可以减少人们在非遗文化交流中的障碍,加固非遗文化传承桥梁。为此,实践团决定开展“推普+非遗”系列课堂活动,助力实现文化更好传承发展。舜皇里非遗研学基地是本次活动的首站。

“‘傩’在苗语中是鸟的意思”,“大家跟我一起打开牙关、咧唇撅唇……”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向孩子们讲解傩面、长鼓舞等当地非遗文化的相关历史知识和制作、学习技巧,摘取专有词汇分别以瑶语和普通话作生动对比,设计了语言学趣味知识、普通话口语训练、口部操练习等普通话教学内容。期间,小朋友们时而大声诵读词汇、反复练习发音,时而哼着峒歌、跳长鼓舞、试戴傩面……多种新奇的文化体验、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让推普课堂妙趣横生。

此外,课堂还设置了答题互动、奖品奖励环节。在实践团成员的引导下,小朋友们时刻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和体验热情,完成了描述猜词、联想说词、舞蹈表演等互动游戏。研学学员肖嘉怡在课堂最后的长鼓舞舞蹈表演赛中跟随鼓点踏着舞步,下台后她兴奋地说:“我现在可以用普通话把刚刚跳的长鼓舞流利地介绍给爸爸妈妈听了!”

实践团负责人黄雯静说:“语言是文化的传播之舸,从学习非遗文化到教授非遗课堂,我们借助‘推普’桥梁,完成了文化传承者到文化发扬者的身份迭代,同时,我们力图让推普行动和乡村文化传承发展更加紧密联系、协同共进。”

据悉,团队已入选全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实践足迹抵达三个县镇,策划推普宣讲活动5场。下一步,团队将继续用“推普+非遗”,助力乡村文化事业发展,持续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长理青春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肖嘉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嘉榕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72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