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亲身探寻,人们或许很难想象,就在这日趋现代化的钢筋森林之中,暗藏着潘山市这样一颗当代琥珀,千年历史蕴涵其中,直至今日,仍旧晶莹剔透,亟待后人为其拂去历史烟尘,使之再度焕发光彩。
在历史上,潘山市曾属南安县,作为古海丝之路的重要节点,既是外商入闽、官员调任的必经之路,更承载着泉南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吞吐海内外之功能,一度繁荣兴盛。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潘山被改称为“招贤大队”,成为北峰街道的所属社区。名字改变了,但这一带的人民仍习惯称其为潘山,潘山的历史文化精神也余韵未已。
刚下车,便见这马路宽阔,俨然隔绝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旁是高楼大厦,巍峨壮观,气派非凡;另一旁却是三间瓦房,安逸宁静,远离尘嚣。古朴与现代,素静与繁华,时代的巨大变迁以如此鲜明的姿态相对而立,怎能不叫人感慨万千,不由得生出几分恍如隔世之感。
走进招贤社区,漫步在潘山路,更是彻底挥别熟悉的现代都市,陷入如琥珀般凝固的悠远光阴之中。踏入这泥瓦房、尘石路,亲见那双口井、观音庙,耳闻鸡鸣鸭叫,鸟声阵阵,一派沉静祥和之中。在街道上随处可见被丢弃的石碑,早已荒废的双口井,被水泥封印在墙壁里的石刻小兽……大家似乎早已忘却他们的曾经的繁荣。
图为潘山街道倒弃路边的石碑。 陈润安康 摄
图为潘山街道废弃的古井。 陈润安康 摄
图为潘山街道废弃的石碑用作垫脚石。 陈润安康 摄
潘山,好像真的已经老了。
潘山街已成古道,潘山市已为陈迹,招贤院、招贤塔、元妙观、神道碑……这些遗迹早已踪影难觅。招贤社区里那些泥瓦石砖砌成的老房子里,住的也大多是些年迈的老人们。当与老一辈潘山人共话潘山之时,仍能从他们眼中看到热情与感动,仍能从他们爬满沧桑的脸庞上瞥见神采飞扬的光芒,仍能从他们带着乡音的叙述中看见潘山繁荣兴盛的日子——但那都已经是往事了。关于潘山,还能谈论的似乎只剩下回忆。
老去,意味着历史的沉淀,文化的厚积,却也暗含着时光的停滞,时代的远离。潘山的现在呢?潘山的未来呢?究竟要向何处去寻?潘山不是未经开掘的璞玉,潘山是蕴涵千年人文荟萃的琥珀,它曾雄踞一方,如今却一点点萎缩,屈居于钢筋森林之中。难道它只能就此匍匐于时代浪潮之下,放任潘山被现代都市、商业文明所一步步蚕食殆尽吗?
图为潘氏入闽始祖文化园旁的建筑工地。 陈润安康 摄
图为潘氏入闽始祖文化园内堆积着工地建材。 陈润安康 摄
图为潘氏入闽始祖文化园一览。 陈润安康 摄
如何重振潘山文化,使这颗琥珀重放光彩?潘山所见证的是时代变革的那个最关键也最精彩的瞬间:古海丝之路的畅通打破了海内外贸易的壁垒,经济往来促进文化交流沟通,市镇充满活力,百姓安居乐业……从历史中走来的潘山如何与新时代产生深刻链接,是新时代青年的一员的重任。希望有更多的人呼吁各方力量加强重视、积极参与到重现潘山遗珠光彩的行动当中,传承发扬潘山文化,积极为潘山市赋能,为其注入属于新时代的能量,使潘山能够被看见、被重视、被保护。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贺滋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贺滋懿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