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8日讯(通讯员 杨礼华)2024年7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南京海上丝绸之路遗迹调查研究团队”利用暑期实践的机会,对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下关狮子山麓的天妃宫进行实践调研。团队成员通过传世文献《金陵玄观志》与天妃宫相互对比印证,探明明代南京海上丝绸之路与妈祖信仰之间的紧密联系。

图为团队成员于仿制《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前合影 通讯员 李竑烨 摄

郑和下西洋在明代是一种官方行为,因而其间相关官员祭祀的神灵是得到国家认可的,或者说至少是不与国家祭祀制度相冲突的。天妃作为民间信仰的保佑航海的神灵,在郑和下西洋的契机下,民间行为与官方行为不谋而合,催生出了龙江天妃宫。人们为祈佑、报答神灵而留下天妃宫与碑刻,成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永乐五年九月,新建南京龙江天妃庙就是今天的下关天妃宫。建庙原因是“时太监郑和使古里、满刺加诸番国还言神多感应故有是命”,遣太常寺卿朱掉祭告。此次建宫于都城龙江之上,“纪德太常,永传祀典”。天妃作为郑和下西洋众多官员、船员信仰的主要神灵,故而天妃庙建在龙江船厂旁来方便航船就近下水祭祀。《郑和航海图》“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明显标绘天妃庙于龙江船厂近旁,便于宝船下水祭祀。

图为天妃宫内庭院 通讯员 杨礼华 摄

关于龙江天妃宫的规模,据《金陵玄观志》记载:下关天妃宫左至仪凤口1931年改称兴中口,1969年拆除,前至官衔(亦称仪凤口大街,现为建宁路),右至静海寺(该寺始建于1425年,毁于1937年,现已重建,后至凤城(狮子山西麓),占地约8万平方米。殿堂大山口3极,二山口3极,正山口3极,及西廊鹿共12极,穿堂3极,后殿3极,清殿3极,玉皇阁5极,神食谨馆5极,碑亭、道院各1座。前后殿宇房屋、廊巧碑亭楼共79间。周围墙垣181丈余。“宫枕城,城半在山趾。当时龙江经其下,今为平陆。宫殿华峻,廊虎绘海中灵异,丹青满壁。玉皇阁高可见江,朱核翠栋,与远近帆樯映色。宫后有娑罗树,亭亭于云,翠影如盖。岁遇天妃诞辰,升华之日,太常寺常上宫致祭。”从文献记载亦可想象天妃宫当时的规模化及辉煌的程度。

图为《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现立于静海寺内 通讯员 杨礼华 摄

《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立于1416年,总高5.78米。当初立碑的目的是记载明代郑和下西洋的事迹,是国内现存最大的记载郑和下西洋事迹的碑刻。经历岁月磨砺,碑体虽然已经风化,但仍然可读的碑文也还是能让后世人了解到当时船队所经历的海上危险,以及危难之时,“天妃”从天而降,拯救船员,使得海面风平浪静,保护船队平安。正是因为“天妃”护航的英勇事迹,郑和首次下西洋平安归来后,向明成祖禀明天妃功绩,遂造天妃宫。其后在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归来后,明成祖在天妃宫内立碑并亲自撰写碑文,以宣扬天妃神威。此碑于1997年移置静海寺中,经历风霜,碑身已经风化剥落严重,碑文已不清晰,很难辨认。今天放置在南京天妃宫内观音殿前碑亭之中的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是按原碑1:1比例所制的复制品。

图为天妃宫内观音殿正门 通讯员 杨礼华 摄

龙江天妃宫的建立是妈祖信仰的鲜明体现。通过郑和下西洋这一官方行为,天妃信仰被成功纳入了国家祭祀体系,天妃信仰确立的同时,信仰的人间载体——天妃宫也逐渐成了南京城北的宗教活动中心。此外,郑和下西洋对天妃信仰来说还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明太祖因为倭寇横行而实行“海禁”政策,不许出海则直接弃用了天妃在海上护佑平安,神力的使用,天妃信仰因此被逐渐淡化。郑和下西洋事件的出现,为此带来了转机,妈祖的神力被重新启用。此时的皇权需要天妃信仰来安定人心,龙江天妃宫的建立顺其自然,天妃信仰更是被大力传播。而天妃宫的神灵信仰网络也并不是单一化的,神灵之间也需要相辅相成,相互合作扶持。天妃与观音、地藏、药王以及财神等众多神灵信仰,共同构成了现今的南京天妃宫的神灵信仰网络。这一神灵信仰网络中涉及了佛道两家神灵,多元共存。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官方势力介入妈祖信仰,宋徽宗下诏赐妈祖庙“顺济”匾额,为妈祖信仰的发展及佛道两教的介入提供了条件。妈祖信仰在宋元以降儒、释、道三教的交融及儒、释、道三教与民间信仰充分糅合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

在今天的南京天妃宫中,妈祖也不是单单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其中有着观音殿、药王殿及财神殿等佛道神灵宫殿的存在,在庙会期间也进行打点与供奉,这种形式上的同在,表明各种宗教诸神之间并不互相抵触。实际上,在天妃宫中供奉的道教神明和佛教塑像,以及贡品及香火的摆放,更是体现出南京天妃宫内佛道二教和民间信仰在中国传统中相融的文化氛围。而妈祖信仰发展至今并没有经文传播下来,信众常说,娘娘是以实际行为感化人、教育人的伟大神灵。如今的天妃信仰文化被越来越多的炎黄子孙传承,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重建天妃宫记》 通讯员 杨礼华 摄

据记载,龙江天妃宫在历史上经历了三次毁坏。咸丰三年(1853年)至十一年(1861年),因为太平军与清军在南京对垒交战,受到战火的波及,所以城内外的寺庙、道观、宫院等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而有的甚至化为了废墟。处在战火中心区域的龙江天妃宫则是不可避免地被大大毁坏了。在太平天国灭亡之后,天妃宫被重建。

而在1925年,江浙之战中天妃宫则又被部分毁坏。此后,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战争的浩劫下,天妃宫被彻底毁坏,只留下了明成祖亲自题字的碑,默默然昭示着过去的荣光。天妃宫历经战火洗礼,最终湮没。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前进的当下,时值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契机,南京市、区政府斥巨资以明代官式建筑的风格,完成了复建天妃宫的工程,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杨礼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礼华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51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