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罗洁 马玉彬)听见凉山声音,走进幸福喜德。在这片被阳光亲吻的土地上,凉山的风,轻轻拂过耳畔,诉说着彝族世代相传的故事。喜德,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2024年7月14日至7月20日,共青团四川农业大学委员会学生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喜”相逢,“德”偿所愿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相逢喜德 共绘梦想蓝图
团队成员前往喜德中学,通过询问老师和分析考情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基础知识薄弱、题目分析偏差较大、成绩提升遇到瓶颈期、学习压力较大等问题。基于此情况,团队成员调整课程设置,结合学校暑期活动安排,分批次、分小队、分学科进班,“聊天式”帮助高三学子缓解压力和答疑解惑。团队成员作为“过来人”,结合自己的高三经历,通过“大体概述+自由提问”的方式,为高三学子带去压力缓解、经验分享、志愿填报等相关主题小课堂7节,累计授课时长200+,课程覆盖人数300+。课程结束后,团队成员感慨到:“我希望我们今天的分享能给他们带去一些启发,哪怕是一点点。希望我们的一点点帮助,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鼓励,让他们知道,即使学习路上有困难,也有人愿意伸出援手,要积极询问老师,老师永远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图为 团队成员与喜德中学学生交流
相遇喜德 探寻彝语奥秘
团队成员围绕“彝语”在喜德的发展状况展开调研。通过调研,团队成员发现,当地存在着部分青年会说不会写甚至完全不会说、一类模式面临即将取消等问题。彝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当地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彝语有着极强的认同感,并且都希望能为彝语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彝语走出凉山,让更多的人听见彝语、听见凉山的声音。调研时,当地不少年轻人表示自己在暑假准备系统学习彝语并且正在号召更多的人加入他们的学习行列;不少当地人也提到,在未来,他们会坚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彝语教学,希望自己的孩子作为彝族人能掌握好自己的语言。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共走访特色博物馆3个,安置村落8个,调研人数200+,整理出调研报告1份,并围绕当地环境美化,特色木质漆器传承等献言建策。
“我现在还记得一个当地老师说的话,她说,现在很多我们当地的小孩子都不会说彝语了,更多的人都是只会说不会写,会写的人寥寥无几。我真心希望你们的实践,能将我们的彝语发扬出去,能将我们的彝族文化发扬出去。”团队成员回忆道。
图为 团队成员在喜德街头开展调研
聆听凉山,是月琴的和鸣与彝语的韵律;凝望凉山,是漆器的斑斓与火把节的盛况。踏入喜德的怀抱,倾听凉山的呼唤,我们憧憬着川农学子的足迹遍布这片热土,探寻彝族文化的精髓,传颂“索玛花开”的传奇,让喜德之声传遍祖国,其文化之花在中国舞台上绽放光彩,成就“出圈”之梦。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罗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