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孙福申)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落实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7月18日上午和7月19日上午,武汉轻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绿环乡”志愿服务团队分别抵达当阳市两河镇胡场村和郑琦乡村少年宫希望家园,开展一系列普及科学知识和宣传低碳生活的义务支教活动,带给当地儿童一场深入人心的科学盛宴。

科学起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7月18日上午,“化绿环乡”志愿服务队抵达两河镇胡场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希望家园的孩子们开展化学知识普及活动。活动的首个环节便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带来的一场视觉盛宴——紫甘蓝显色实验。志愿者们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实验所要用到的物品,生活中常见的白醋、小苏打、肥皂水等。随后志愿者将紫甘蓝的叶子浸泡在热水中,不久溶液就变成了紫色,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孩子们将泡有紫甘蓝的溶液分别倒入白醋、小苏打、肥皂水中,溶液依次变成了粉红色,青色以及蓝色,孩子们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溶液发生的变化。“哇,居然变色了”“太神奇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些明显的化学变化,激发了同学们对于变色原理的探究的兴趣。“产生颜色变化的主要物质是紫甘蓝里面的花青素,它在弱酸性条件下会呈现出红色,而在弱碱性条件下就会呈现出蓝色,这就是这个实验的真相,也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希望大家今后能够爱上化学,也能在生活中发现化学。”志愿服务队队员巩天颖开心地对同学们说道。

下一个环节是泡沫火山实验,志愿者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瞬间,一股白色泡沫如同火山喷发般喷涌而出,将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已经被化学世界的奇妙深深吸引。志愿者们也不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解答了化学反应发生的缘由。紧接着,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粘土制作起化学仪器,孩子们用一双小手将化学实验仪器制作的栩栩如生,各色的锥形瓶、烧瓶、漏斗,更进一步引导推动了孩子们对化学仪器操作和化学实验原理的启蒙。在活动开展现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断,更对奇特的化学现象充满好奇,让孩子们体悟到科学的魅力。

宣传绿色低碳行,坚持长江大保护。7月19日上午,志愿服务队又来到当阳市郑琦少年宫开展“绿色低碳生活”和长江保护法宣传普及活动,通过该活动,旨在提高青少年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特别是在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广及长江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的普及。在活动开始前,志愿者向参与的青少年分发了精心设计的低碳生活和长江保护法的海报,不仅包含了关于低碳生活的具体建议,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还详细介绍了长江保护法的相关知识,包括禁止行为、保护措施及法律后果等。通过这些直观且易于理解的海报,志愿者们引入了一系列相关主题的讲解与讨论,同时利用海报上的内容,组织同学们进行情景演绎,以“爷爷与女孩“两个不同视角对话的方式,向孩子们解释了当前环境面临的挑战、人类活动对长江生态的影响,以及实施绿色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老师,从今天开始我要节约用电”“老师,我要成为一名志愿者,去保护长江不被破坏”“老师,我以后要低碳出行” 孩子们在上完宣传的课程后,争先恐后地向老师分享自己的感悟收获。“化绿环乡”志愿服务队队员熊奇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宣传活动,能够让更多的青少年树立起环保意识,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从生活中小事做起,共同践行低碳生活,同时,对于长江保护法的宣传和普及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未来青少年能够成为保护长江的强大力量。”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特别是通过志愿服务团队向基础设施落后的乡村学校学生开展科普科学知识和绿色低碳保护理念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和探索科学的大门,让他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对促进偏远乡村地区科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绿色低碳的种子,让他们能更早更具体地了解绿色低碳与环境保护。“化绿环乡“志愿服务团队的成员们也认识到,只有将自己书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切实地为乡村儿童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而他们也将继续深入乡村校园,宣传科学知识,秉持绿色低碳理念,共抓长江大保护,为持续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年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董玉银 孙福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董玉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98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