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 贺滋懿)为追溯古潘山历史足迹,弘扬其深邃文化底蕴,华侨大学“寻找潘山市”实践团于2024年月11-14日赴泉州市鲤城区北峰街道,涵盖潘山古街、招贤社区及潘氏文化园,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围绕“探秘潘山文化,再现海丝辉煌”主题,通过实地探访、古籍整理、老人访谈等,多维度重现潘山历史,呼吁社会共筑文化传承桥梁。
寻踪:听历史回声,启实践之路
在历史上,潘山市曾属南安县,作为古海丝之路的重要节点,既是外商入闽、官员调任的必经之路,更承载着泉南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吞吐海内外之功能,一度繁荣兴盛。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潘山被改称为“招贤大队”,成为北峰街道的所属社区。名字改变了,但这一带的人民仍习惯称其为潘山,潘山的历史文化精神也余韵未已。
图为寻找潘山市实践团成员走访潘山古街。 陈润安康 摄
寻迹:重访潘山古道,共话古今变迁
7月11日,在招贤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在潘山进行了实地走访,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拍照录像记录,并且有幸访问了地方志编纂者高明地先生。高明地先生在小院中亲切招待了实践团成员,畅谈潘山历史沿革。他说,潘山曾经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俗称“小香港。对于潘山的繁荣,潘节将军驻扎此地后对潘山的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招贤院就是潘节将军特地建设来供文人墨客写诗写文,参政议政。明末清初的时候,郑成功还曾经在招贤桥招兵买马,并举行一些民间信仰的仪式。而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潘山早已没有了之前的繁华,许多文物都遭到了破坏,想要了解潘山变得越来越困难……潘山的各色鲜活图景、英雄人物,就这样穿透了历史烟云,缓缓走来。访谈末尾,高老先生更是慷慨提供许多珍贵的文献材料,其中不乏许多对传承发扬潘山文化的切实建议。
图为高明地先生正在介绍潘山相关资料。陈润安康 摄
7月14日,实践团联系上了地方潘山文化爱好者潘文忠先生。在采访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潘老先生心系潘山文化,年轻时便自发地研究潘山历史,对潘山的了解可谓深厚。通过潘老先生的介绍,实践团成员再次回顾了潘山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并对元妙观、古渡口等见证海丝节点的重要文物古迹有了深入了解,梳理了招贤院、招贤桥的历史文化意义,还谈论了潘山人民对如昭德将军、潘节将军等历史人物的崇拜信仰情节,更对如何保护传承潘山文化提出恳切的建议。潘老先生的循循教诲犹在耳畔:“要重视教育……天下不能变,就是让民族魂不能灭,天下就是民族的。”
图为潘文忠先生讲述为寻找潘山市实践团成员介绍潘山历史。 韩双霜 摄
寻路:勇担历史重量,再展潘山光彩
据了解,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寻找保护潘山文化的相应措施,但是就目前而言其对潘山文化的保护还存在不足,本地居民对潘山文化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寻找潘山”仍任重而道远。潘山,这座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古城,正等待着更多人去发现、去珍惜、去传承。虽然当前对潘山文化的保护还存在诸多挑战,但实践团坚信,只要大家携手努力,定能让潘山的旧影重新焕发光彩。同时实践团呼吁更多的潘山人民、社会人士加入到“寻找潘山”的行动中来,共同挖掘潘山的深厚底蕴,让这条古老的海丝之路再次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图为寻找潘山市实践团成员与高明地先生合影。 陈润安康 摄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贺滋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贺滋懿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