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於卉)6月29日,浙江万里学院“向海图强——探索沿海渔村共同富裕实践团”的七名暑期实践成员踏上了探索海岛乡村致富路径的旅程。她们深入浙江省舟山市樟州村,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渔村,同时也是“千万工程”的重点示范乡村。本次实践活动旨在学习当地渔村的发展经验,深入体验渔民生活,并探讨相关沿海乡村的发展的痛点与文化传承。

图为舟山地标性建筑

樟州村坐落于浙江省舟山群岛新区,是一个典型的海岛渔村。实践队员们首先参观了当地的文化长廊及博物馆,对村庄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了解。在村委会的引导下,队员们学习了樟州村如何利用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发展渔业和旅游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通过与当地干部和村民的交流,成员们总结出了樟州村发展的几个关键经验:一是坚持生态优先,保护海洋环境;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如海产品加工和海洋旅游;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在未来,樟州村会更注重对外文化宣传,加强文旅业的发展,打造成和谐美丽的文化景点。

图为漳洲村党建长廊帮助实践队员了解漳洲村历史发展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渔民的生活,实践队员们参与了渔民的日常劳作,包括出海捕鱼、整理渔网、加工海鲜等。在体验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渔民工作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通过与渔民的深入交流,队员们了解到渔民对海洋的依赖和对海洋生态的敬畏,以及他们对传统捕鱼技艺的传承和创新。虽然捕鱼已渐渐淡出年轻一辈的生活,但这份工艺与传承扎根在每一位樟州村民的心中。

图为实践队员於卉向渔民奶奶学习编织渔网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也发现了樟州村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挑战。首先是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问题,部分海域出现了渔业资源衰退的现象。其次是年轻一代渔民的流失,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导致渔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此外,渔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以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求。

在访谈过程中,村书记不止一次强调樟州村发展至今,离不开优秀政策的领导,以及思想的传承。千万工程带动了这个沿海村落的产业转型,同时渔村环境得到整治,推进后续文旅业的发展。

“渔业的没落是必然,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书记在交流中不禁感叹,出海政策的严格规范虽然提高了安全系数,但也严重制约了漳州村的渔业发展,给渔民带来了许多不便,许多从事渔业的村民开始参与其他公共事业。随着时代发展变化,一部分人走出村子,又有一部分人学成归来,共同建设美丽村庄,虽然前路挑战重重,但相信樟州村定能发展出一番天地。

图为实践队员郑灵与漳洲村村委书记探讨渔村致富路径

相传樟州村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其独特的渔村文化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实践队员们参观了村中的文化展览馆,了解了樟州村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渔村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传统建筑等都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民在漳洲村文化礼堂体验

村民从始至终都贯彻团结合作,包容开放的态度,改革开放后更是激起群众勤劳致富的澎湃热情,“行船不用橹,穿浪捕鱼群”已成为渔区现实。樟州村带领村民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踏步赶上时代又一次大考,一步步探寻多元化发展之路。这是一代又一代渔村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现今,樟州人民掀起了二次创业的浪潮,迈上了一条渔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图为实践队员与漳洲村村委书记合照

通过这次暑期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不仅学习到了樟州村的致富经验,更深刻体会到了渔村文化的魅力和渔民生活的不易。希望他们的努力,能够为渔村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盼望社会各界在未来持续关注海岛乡村的发展,共同探索可持续的致富之路。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董莹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董莹莹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722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024-08-06